升國旗之儀式?
還奏響大秦國歌?
這是何意??
正停在城門口準備接受檢查的三輛馬車,其中一輛馬車内,一個中年男人聽到令史的宣讀聲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此人便是受到邀請,拖家帶口前來參加祭天大典的楊端和。
自接收到文書沒兩日,楊家人便自颍川郡出發,但即便大多數時間都在趕路,也足足用了十日時間才抵達鹹陽。
此時,聽着令史的宣讀,楊端和忍不住走下了馬車,打算詳細看看那诏令内容。
楊端和的妻兒子女也跟着一起下了車,不解的問道:“夫君,這升國旗儀式是何意?”
楊端和張了張嘴,剛要開口,就在這時,一聲悠長而嘹亮的号角聲穿透了清晨的甯靜,傳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城門口,原本正在檢查過往行人照身帖,詢問商隊貨物來源,确保城防安全的士兵們仿佛接到了無聲的命令,立刻停止了盤查。
然後就見他們動作一緻,沒有任何遲疑的紛紛轉身,站姿挺拔,面容莊重的面向城樓。
黑色的戰袍下擺在随風輕輕擺動,但每個人手中的長矛、劍、戟等武器卻在這一刻靜止不動,所有士兵的目光更是彙聚于城樓之上,眼神之中充滿了敬意。
圍觀的群衆們也似乎被士兵們的肅穆所感染,也紛紛擡頭看向了城樓。
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沉重而有力的鼓聲首先響了起來,而後,号角悠揚,
一個巨大的黑色旗幟,在晨風中迎風招展,緩緩地升了起來。
旗幟上的金色龍紋在陽光下閃耀着光芒,殷紅的飄帶在風中肆意翻飛,以及那旗幟中央大大的「秦」字,剛勁有力,透着一種不可一世的霸氣,看的每個人的心髒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速度。
随着黑旗的緩緩升起,在場的所有士兵們也都跟着激昂的旋律唱起了《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
士兵的聲音起初是低沉而有力的,随着鼓點逐漸加快,旋律逐漸升高,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激昂。
楊端和站在人群中,心髒随着節奏強烈跳動,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在他的胸膛中不斷湧動。
那些深埋心底的記憶,那些在戰場上并肩作戰的日子,那些同生共死的戰友……一幕幕往事不斷的在他的眼前閃過。
揚頓和的眼角瞬間濕潤了。
淚水沿着那張滄桑而又剛毅的臉頰滑落,但他的嘴角卻微微上揚,又哭又笑的跟着輕聲唱了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百姓們也在這一刻紅了眼睛。
大秦三千多萬人,除了擁有一定身份的人,如貴族子弟、高爵、官吏、學室弟子、殘疾人等,可以免服兵役和徭役之外,其餘男子,自男子十七歲“傅籍”,成為待役者,便會開始承擔一定的徭役,包括兵役和力役。
他們一生中,會輪流在郡縣服兵役一年,也會在都城或邊郡服兵役一年,充當衛士或戍卒。
在這種有相當一部分人都參過軍的情況下,幾乎所有人都在這升國旗儀式,在這歌聲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