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孤家寡人一個,也沒有太多需要準備的東西。
侍衛聽罷,心中雖仍有擔憂,卻也多了幾分敬佩與安心,小心翼翼地攙扶着甘羅,緩緩向府邸門口走去。
到達府邸門口時,果然就見老管家車馬都已經備齊了,見甘羅出來,連忙上前幾步,恭敬地說道:“大人,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
甘羅微微點頭,目光掃過一旁早已打包好的行囊,踏上了馬車。
顧绫雪這邊,上完早朝之後,也繼續重複了前一日的行程。
地球儀、紡紗機、煤爐子、燃煤鍋爐、水泥、編寫教材……忙的不亦說乎。
而同一時間,琅琊郡。
一處種植着各式花草的庭院内。
一名身着素雅衣裳,手持掃帚的婦人正輕輕掃去地上的落葉。
掃完落葉後,韓氏步入内室,坐在窗邊,就着柔和的陽光,拿起針線,開始為張良縫制衣物,每一針每一線都蘊含着對夫君深深的思念。
她本韓國貴族,與張良感情甚笃,國破家亡之後,她與張良便一同離開了颍川郡,并随張良一起,去過淮陽學禮,也去過陽武縣博浪沙,後逃亡隐匿于琅琊郡莒縣的沂水地區。
“母親,父親在信中提到的兵法策略,我有些不太明白,您能給我講講嗎?”就在韓氏心中歎息的時候,六歲的張不疑從書房跑了出來,手裡還拿着一卷竹簡,一邊遞到母親面前,一邊說道。
……
寶們,成績太差,心态已崩,準備加快速度,下個月就完結啦~
可能再寫十幾萬字,再看看吧。
“好。”韓氏放下手中的針線,接過竹簡,仔細看了一眼後,這才溫柔地對張不疑說道:“你父親提到的「為國之道,恃賢與民」,此語深明治國之要,在乎依賢才、賴民衆也。”
“于兵法戰略之中,尤當重才之拔擢,民之歸心,隻有得賢士之籌謀,民衆之助力,方能克敵制勝,國安民泰。”
說着,韓氏的腦海中又不禁回想起張良當初回家時的情景。
他說在沂水圯橋頭遇到了道家領袖黃石公,還得到了其授予的兵書《太公兵法》。
自那時起,她的夫君幾乎整日将自己關在書房,研讀這兵書,她也常常在一旁陪伴着,聽他講解兵書中的内容,聽他解釋着兵法精妙之處。
張不疑聚精會神地聽着,眼中的光芒愈發明亮,問道:“母親,那這句「夫主将之法,務攬英雄之心」呢?”
韓氏微微一笑,目光柔和地看着兒子,耐心的解釋道:“這句話啊,是說作為一位将領,要善于籠絡英雄豪傑之心,使他們為自己所用。”
張不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問道:“那如何籠絡呢?”
韓氏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回憶着什麼,然後說道:“你父親曾說,想要讓英雄們甘願跟随你,就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與信任,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認可。同時,還要适當地給予獎勵,或提升其位,或賜之金銀财寶,以勵其志。”
“且,你父親還特别強調,對待麾下将士,當如手足之親,要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們。唯如此,方能令英雄之士,願為君赴蹈湯火,在所不辭。”
“原來如此!”張不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突然間,一陣輕微的敲門聲打斷了母子二人的交談。
韓氏心中一凜,警惕地站起身來,走向大門,聲音中帶着幾分戒備,“是何人在敲門?”
門外傳來了一個男子的聲音,語氣中帶着一絲恭敬:“吾乃郵人,特來送信。”
韓氏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但依舊保持着警惕的問道:“請問是何人寄來的信件?”
“回夫人,此乃張良張大人的信件,需夫人親自簽收。”郵人在外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