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郡郡守愈發凝重了幾分,诏令上明确要求召集東海沿岸地區之漁民,并派工程防禦學院之賢士,共造海船,訓練海兵。
這可不是一件小差事!
“速速召集府中官員前來商議此事!”會稽郡郡守在房間中來回踱了兩步後,重新坐回案幾前,對差役說道。
差役應了一聲,立即應聲離去。
不一會兒,治所上下的大小官員們紛紛趕了過來。
“諸位,剛剛接到陛下诏書,陛下對我會稽郡委以重任,要在此地建造第二座造船廠,召集東海沿岸漁民投入海船建造與海兵訓練之事。”會稽郡郡守面色嚴肅的說道:“此事關乎大秦社稷之安危,容不得半點馬虎。”
一位年長的官員微微皺眉,上前一步說道:“郡守大人,此事确實重大,但召集漁民并非易事,不說東海沿岸漁民衆多,且分散各處,再者,建造海船所需物資衆多,我郡又當如何籌備?”
“陛下诏令既下,我等自當全力以赴。”會稽郡郡守思索了一下,看向一旁身穿官袍、面容剛毅的中年男子,語氣堅定,不容置疑的說道:“錢郡丞,你即刻組織精幹之人,前往各個漁村,對沿岸漁民進行詳細調查與登記。”
“務必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少!”
“要細察其航海之閱曆,年歲之長短,體魄之強弱,及家室之狀況。”
“于經驗豐富之士,當着重标識,以備造船之事,委以重任。于年輕力壯者,則宜充為要役,參與建造。至于老而彌堅,經驗豐富之輩,亦可安排其擔任技術指導之職。”
錢郡丞微微躬身,也鄭重的應道:“郡守大人放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很好!”會稽郡郡守微微點頭,“在詢訪之時,務須向漁人耐心細說陛下之诏命及此役之重要性,要使之明白,此舉非獨為大秦社稷之安危計,亦關乎他們自己及眷屬之安甯。且,對積極應募者,當許以合理報酬與獎勵,以激其奮勇之志。”
“記住,此事不容有失!”會稽郡郡守面色凝重的強調了一遍。
“下官明白。”錢郡丞神色一凜,應了一聲後便轉身匆匆離去,着手安排調查工作了。
郡守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目光又緩緩轉向另一邊坐着的郡尉,語氣鄭重的說道:“楊郡尉啊,海兵訓練一事,更是不可忽視。你久經沙場,經驗豐富,此事便交由你負責了。”
郡尉挺直脊背,抱拳行禮道:“郡守大人放心,下官定當竭盡全力。海兵訓練,首重紀律,下官将嚴格制定訓練計劃,為大秦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海兵。”
見郡尉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會稽郡郡守露出了滿意之色,“看樣子楊郡尉已有周詳之策啊,那本官便安心了。”
……
七日後。
琅琊郡。
群山環抱之中,一個景色宜人,幽靜偏僻的竹林深處,錯落有緻地分布着一個個簡陋但卻整潔幹淨的屋舍。
一群身懷絕技的墨家外放靈子正隐居于此,雖然東渡計劃被迫推遲,導緻他們不得不暫時停留在琅琊郡,但這些外放靈子們在此并未閑着。
每日裡,他們依舊保持着高強度修煉與學習。
庭院之中,幾位靈子正在練習墨家的機關術,他們或是調試着精巧的木制機械,或是研究着複雜的圖紙,每個人都全神貫注。
在庭院的另一邊,幾位擅長戰術與策略的靈子圍坐一起,激烈辯論着兵法與布陣。
不遠處的山腳下,便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海浪拍打着岸邊的礁石,發出陣陣轟鳴聲。
有幾名年長的靈子正操縱着小型的木筏,正測試着各種機關的穩定性與實用性,以練習水上機關之術。
此時,一處較大的竹屋内,英房黃天瓊、正房孫仲遠、異房王飛三人也圍坐在一起,氣氛頗為凝重。
王飛率先打破沉默,面色凝重的說道:“此次東渡,本是為了尋找新的出路,建立一個理想之地,但如今,钜子前往鹹陽已三個多月,卻毫無消息傳來,吾等還要等到何時?钜子可有新的指示?”
孫仲遠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是啊,如今局勢不明朗,每多耽擱一日,便多一分變數,吾等總不能一直這樣被動等待下去,當思應對之策,主動尋求破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