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從設計到制造,再到調試完善,一台紡紗機的誕生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
但為了壓縮時間,盡快造出來,淩琛接手後并沒有按部就班,而是果斷調集了大量人手,包括墨家内部的精英工匠,以及從朝廷争請來的工匠,沒日沒夜的鍛造和打磨。
就這,這麼多人耗費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月底也不知道能否成功趕制一台出來……
短暫的沉默後,南星寒目光緩緩掃過墨器坊内的種種器具,沉吟道:“由此觀之,手工勞作已經難以滿足日後的發展需求了。”
“正如顧大人所提及的替代石磨的機巧,我們需要尋找更為迅捷、更為精準的造作法門。”
狄瑩聽罷,不由蹙眉問道:“你之意,莫非是要我等摒棄曆代傳承的手工技藝?”
“倒也并非舍棄。”南星寒輕輕搖頭,目光堅毅的說道:“隻是,時移世易,技藝亦須随世而進,顧大人所倡導的機械化生産,便是大勢所趨。”
……
就在三人定下一個小目标,列下包括整土、播種、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幹、研磨等一系列重點任務後,便就從研磨這一環節先行入手,結合墨家的機械制造技術,決定采用齒輪傳動和杠杆原理,降低人力消耗,提高研磨效率,同時,還打算再設計一個可調節的磨盤間隙,以适應不同粒度的研磨需求。
夜色深沉,萬籁俱寂。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時而争論,時而點頭贊同,經過一夜時間的設計、讨論和修改,終于完成了初步設計。
此時,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三人雖然滿臉倦容,但眼中卻閃爍着興奮的光芒,再先将初步設計的圖紙遞交給黃庭靖進行審查後,又草草吃了個早飯,這才各自回房補覺。
顧府。
就在顧绫雪神清氣爽地起床,吃完早飯就準備去上朝的時候。
驿館前,一輛輛裝載着各式貨物的車馬整齊排列。
冒頓等一群匈奴使者身着特色服飾,騎在高頭大馬上,個個精神抖擻,準備踏上歸途。
不遠處,在清脆的馬蹄聲中,扶蘇與蒙毅一行人,也同樣騎着駿馬,英姿飒爽的疾馳而來。
車輪滾滾,馬蹄哒哒,浩浩蕩蕩的隊伍向着城門口快速行進。
随着一聲響亮的号角,城樓上緩緩升起的國旗開始在晨風中飄揚,那雄渾的旋律在空氣中回蕩,仿佛在為衆人送行。
随着樂曲聲,隊伍緩緩出了城門,一路朝着九原郡的方向疾馳而去。
帝都大學内。
當第一縷陽光傾灑下來,一封封加蓋了帝都大學教務處鮮紅印章的通知,也被學院的書吏們第一時間分發到了各個院系的院長手中。
通知的内容簡單明了。
為育士子實踐之能,且為開疆擴土貢獻力量,更為解決朝廷後勤糧草之需,校方決計再興實踐之舉。
即六千餘報考帝都大學的學子,乃分十二部,每部五百人許。
依時序更疊,輪流或赴鐵官府習玻璃燒造之術,或至工室磨坊,共研麥粒為粉之技。
此策意在使諸士子皆得親曆工藝之韻,亦得為家國社稷盡忠竭力,于體魄與意志,亦為一番磨砺也!
同一時間。
一間教室内,恢在顧绫雪昨日的授意下,一大早便将所有提前錄取的所有學子,總計二十四人,全都組織到了一起。
這些人中,有馮繼業、蒙昭、李承等鹹陽城内文武百官之子,他們一個個身着錦袍,身姿挺拔,自帶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盡顯貴族子弟的不凡英氣。
也有李慎、鄭安甯、徐工匠等最早一批來自各郡的學子,一個個雖身着樸素衣衫,但整潔幹淨,透着一種堅韌不拔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