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間,需悉心觀察每一代水稻的生長、産量、品質等性狀,逐一記錄,反複篩選,曆經無數次的試驗與改良,如此雜交的後嗣,便可集雙親之優勢于一身。”
“然雜交之術,非一朝一夕之功,需曆經數代觀察、篩選,記錄每一代的性狀變化,方可選出最為優良、穩定的品種,以廣植于田畝之間。”
“這是一個需耗費諸多心力與時間的漫長過程,但成效亦是極為顯著。”
“原來如此!”李植隻感覺腦中豁然開朗,靈光大閃。
“隻可惜,雜交之種,一般難以留種。”顧绫雪露出惋惜之色,說道:“因雜種優勢會漸趨衰弱,或現高矮不齊、産量參差、抗病蟲能力下降等狀,産量亦會大減。”
什麼,如此高的産量,竟難以留種!??
此言一出,原本聽得津津有味的衆人,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李植更是心中一緊,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正在田間地頭茁壯成長的其他作物,憂心忡忡的問道:“那如今正在耕種的土豆、棉花、以及玉米、西紅柿這些是否也是如此?”
“這個……”顧绫雪摸了摸下巴。
除了一個水稻叫雜交水稻,其他的系統也沒有注明是雜交。
所以,應該可能不是吧?
系統不至于這麼坑吧?
顧绫雪一邊思考着,一邊說道:“吾亦不甚名了,隻依稀記得數年前,師父曾提及師門依據古籍所載,自行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一事。至于其餘農作物,究竟為雜交之種,亦或是那個古文明所培育出的良種,尚難明晰。”
“不過我猜可能不是吧,畢竟亦未見有雜交玉米、雜交土豆之名,如此,待課後,吾即刻修書一封,歸問師門。”
李植歎了一口氣。
見衆人紛紛露出擔憂之色,顧绫雪又安慰道:“諸位也無須過于憂慮。”
“事實上,世間确有部分農作物種子,經由自然變異與長期選育,已得優質之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代代留種而植的。”
“因為此等種子,經農夫多年的種植與選擇,已經具相對穩定的遺傳性狀,基因組成亦趨純合。在繁殖之時,其後代能較好地承繼親本的特征,如植株形态、生長周期、果實或種子的性狀等。”
“就拿小麥來說,我大秦的小麥畝産量,可達兩百餘斤,而春秋時期,或僅有一半不到?夏朝之時,更可能不足四十斤!至于最早的小麥畝産量,就更難以确定了,因為它的馴化和種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如今的小麥品種,不就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後,性狀穩定,留種後仍然可以保持其原有的産量、品質和抗逆性等優良性狀嗎?”
這……倒也是?
雖然衆人聽的似懂非懂,心中也還是有些擔憂,但被顧绫雪這麼一說,還是抱起了極大的希望。
希望除了雜交水稻之外,其餘的都不是吧!
顧绫雪輕咳一聲,說道:“這一不小心扯得也太遠了,還是回歸正題吧!”
“先做電阻實驗。”
“在做實驗之前,最好先仔細檢查萊頓瓶有無破損之處,畢竟萊頓瓶是儲存電荷的關鍵設備,任何損壞都可能緻實驗結果有誤,甚至導緻危險。”
“然後再檢查燈泡内的燈絲有無斷裂,尤其是碳絲,頗為脆弱,須小心處置。”
顧绫雪一邊說着,一邊認真地檢查了一番。
檢查無誤後。
顧绫雪一邊拿起提前準備好銅絲,一邊說道:“現在要将導線的一端連接到燈泡的金屬底座上,另一端連接到萊頓瓶的電極上……”
“銅絲、銀絲或者其他金屬絲,皆可充作導線,但銅性價比最優,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金屬絲,也可以考慮使用動物的毛發,浸泡在鹽水中,以增其導電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