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7頁)

嬴政坐在寶座上,目光威嚴,示意奉常繼續。

文武百官們整齊地排列在朝堂之上,每人手中都抱着一個粉嫩嫩的暖手袋,平日裡嚴肅的面容,此刻在這粉色的映襯下,也似乎多了幾分柔和。

顧绫雪緊繃着一張臉,努力裝作認真聽講的樣子。

暖寶寶?

這又是何物?

如何貼?

禦座上,嬴政一邊聽着謝文淵的彙報,一邊微微上挑了一下劍眉。

“各郡學堂皆已依期建成,各邑官府亦已選拔當地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之士充任教習,彼等皆曆嚴選,以保能傳學子正統學問與禮義之教。”

“招生工作也已陸續完成,據臣所知,各郡百姓對學堂的設立熱情高漲,競相遣子弟入學以求學問,今諸郡學舍共錄學童萬餘,皆已造冊登記。”

“初期教材也已編撰完畢,是否即刻遣送至諸郡,令各郡自行印制頒行?”

“如此一來,可盡快讓學子們用上統一規範的教材,利于教學施行,但臣等亦有顧慮,各郡印制能力與條件或有差異,恐在印制過程中出現優劣不一之狀,不知陛下對此有何聖裁?”

嬴政微微颔首,沉吟道:“教材之事關乎教育根本,不可有絲毫馬虎,即刻遣送至諸郡,但需定詳明印制規範,遣專員往各郡監臨指導,若有敷衍塞責者,嚴懲勿貸。”

“陛下聖明!臣等即刻照辦!”謝文淵連忙領命。

待謝文淵回到座位上之後,顧绫雪手持一份厚厚的名冊,也走出列,行禮道:“啟奏陛下,

自陛下頒旨令各郡舉薦學子赴帝都大學報名求學以來,大秦四方英才紛至,經過一系列嚴格公正的選拔考核,今諸事皆已圓滿告竣,恰逢今日開學之期,特此将最終名籍呈上,以供陛下禦覽,此名冊中詳錄了各郡錄取學子的姓名、籍貫及所錄學科。”

說完,微微向前躬身,将名冊高舉過頭。

一名宮人小心翼翼地從顧绫雪手中接過名冊,穩步走上台階,畢恭畢敬地呈遞給了嬴政。

嬴政伸手接過名冊,翻看了起來。

顧绫雪接着說道:“此番招生,地域之别頗為顯著。”

“其中,内史作為京畿之地,人才濟濟,于諸般學問皆顯高才,故錄取人數最多,逾千人之衆。”

“而三川郡、颍川郡、東郡等中原大郡,經濟昌盛,人口稠密,文化底蘊深厚,平均每郡錄取三四百人。”

“泗川郡、河東郡、太原郡、邯鄲郡等地,文化底蘊深厚,學子衆多,此次錄取人數約在二三百人之間。”

“其他中等規模的郡如巴郡、蜀郡、上郡、雲中郡、衡山郡等,錄取人數大抵一二百人不等。”

說到這裡,顧绫雪微微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始皇帝的臉色後,才然後繼續說道:“最後是邊疆及偏遠地區的郡,如北地郡、九原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每個郡錄取人數僅有五十至一百人左右。”

聽到這個結果,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始皇帝,包括文武百官在内,沒有一個人感到意外。

這數據,還真是在他們的預料之内!

内史作為都城所在,人口足有一百二十五萬人,一直以來都享受着帝國最為優越的資源和條件,世家大族們也極為重視子弟的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無論是經典的研讀、禮儀的學習還是各種技藝的掌握,都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次錄取人數超千人,衆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之事。

三川郡是秦人東進後設置的第一個郡,人口超九十萬,颍川郡人口惶不多讓,達一百二十九萬,東郡人口更達一百六十八萬!

這些中原大郡平均錄取三四百人也正常。

至于泗川、河東、太原、邯鄲這些郡都曾是六國中的重要地區,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人口同樣不少,多則百萬,少也有四五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