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泗川、河東、太原、邯鄲這些郡都曾是六國中的重要地區,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人口同樣不少,多則百萬,少也有四五十萬。
而最後邊疆地區的北地郡、九原郡這些郡,人口卻隻有十幾萬人,能錄取百人左右,也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成績,也在衆人的意料範圍之内。
“甚好,此次招生成果,朕已明晰。”嬴政聽完顧绫雪的彙報之後,又翻閱了幾頁,便點頭,滿意的說道,“朕之前有言,郡中學子錄取愈衆,朝廷将以減免賦稅為賞,以彰其功。”
“諸位愛卿,以為減免何項賦稅,及減免之度,最為妥當?”
李斯率先出列,躬身行禮,繼而說道:“陛下,臣以為,田租者,乃百姓生計之根本,臣建議于田賦之上予以減免。”
“内史之地,錄取人數冠絕諸郡,實乃教化之功,為彰顯陛下浩蕩皇恩,臣建議将田賦之比,由昔日之十稅一,大幅降至三十稅一。”
什麼?
三十稅一!?
如此多?
這話一出,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露驚異之色。
李斯神态自若的繼續闡述着自己的觀點,“内史之地,文教隆盛,于我大秦,意義非凡。”
“行此大幅減免田賦之策,必能招緻更多有才之士彙聚于此,定居研學。”
“而三川、颍川等中原大郡,臣以為,其田賦之比,可酌情減至二十五稅一,既顯陛下恩德,亦能激勵百姓勤勉農耕,以豐其家。”
“泗川、河東等郡,田賦之比可調整為十八稅一。”
“陳郡、衡山等郡,可定為十五稅一。”
“至于邊疆之北地、九原等郡,雖地處偏遠,人口稀少,然百姓英勇善戰,守衛邊疆,功不可沒。臣鬥膽建議,其田賦之比可調整為十三稅一,使之亦能感受到朝廷恩惠,以安民心。”
在大秦,田租的征收遵循的是稅田制度。
即按照一定比例從各戶田地中劃出一定數量的稅田,稅田上的全部收獲均需上繳朝廷,充作該戶之田租。
這種制度直接涉及到了對土地産出的直接征稅,而不是簡單的按照土地面積來計算。
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來源便是田賦、口賦、市租、關稅、酒稅、鹽、鐵以及針對商人的盈利來計算稅率的工商稅收。
可以說,田稅是朝廷主要收入之一。
這一減,四十八郡不僅都削減了不說,而且,力度都還很大!
一些官員們面露憂慮之色,相互交換着眼神,不由擔憂如此大規模的田賦減免,是否會在短期内對朝廷财政造成一定困窘。
畢竟朝廷各項開支龐大,軍事建設、基礎設施修建、官員俸祿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李相大人,田賦乃國庫之重資,若大幅度減免,雖可安民心,然國庫空虛,何以支國之運轉?”
“是啊,如此一來,國庫豈不是要捉襟見肘?”
官員們臉上寫滿了擔憂。
李斯見狀,從容不迫的說道:“種花家獻上的數種農作物,玉米、西紅柿、大薯三種畝産量,諸君已目睹,多則一畝可抵百畝,少亦數十畝。至于高粱、土豆、棉花,雖尚未至收獲之時,然觀其長勢,産量亦必可觀。”
“且我大秦于耕作之術,日益精進,肥料之上,農耕民生學院正積極試制四種更為高效的肥料,以增土壤肥力,提升産量。”
“此外。”李斯微微側首,瞥了一眼座位上坐的端端正正的顧绫雪,老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
顧绫雪腦中靈光一閃,似乎想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