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頁)

“此間,必将帶動諸如制造、采礦等業的興盛,促使産業鍊日益完善,若能緊握時機,因勢利導,大秦定能迎來前所未有的昌盛繁榮!”

馮去疾聽罷,當即從隊列中走出,神色中帶着關切,問顧绫雪道:“既如此,蒸汽機究竟何時方能研制成功?”

“右相大人,蒸汽機之制,受諸多因素所限,很難給出一個确切的時間,但大緻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其一為規劃階段,即需全然領悟蒸汽機圖紙的原理,因為當下乃是從無到有的設計,故而需要進行大量的籌算、摹拟、驗證,以确保設計的可行性。”

“其二為材料準備階段,收集、采購合适的原材料,如鋼材、銅材、密封材料、耐火材料等,并進行燒制,好在這一階段目前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已然告竣。”

“其三為零部件加工階段,即打造包括氣缸、活塞、連杆、曲軸、鍋爐等各個零部件。”

“這期間,需要使用鑄造、鍛造、切削、銑削、焊接等諸般技藝,若有現成的器械相助,或隻需半個月左右,但若僅憑手工或簡單的工具進行加工,時間便會大大延長,可能需要一至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最後便是組裝與調試階段,諸部件合而為一,成為蒸汽機,并進行調試、測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七日至半個月,若在調試過程中發現問題,還需對零部件進行重新調整更換,時間會相應增加。”

“目前,蒸汽機便正處于第三階段,但好在紡紗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組裝調試階段,想必月底之前可以先造出一台。”

“現成的器械相助是何意?我大秦莫非沒有現成的器械可用于此嗎?”馮去疾微微蹙眉,問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倒是有簡單的機械裝置。”顧绫雪稍作停頓了一下,“但下官所說的器械,乃是指一些專門用于精密零部件加工的器械。”

“不過還請陛下與諸位大人放心,其實工程防禦學院那邊也已經分出部分人手,與工室一起,在着手研制機床了。”

“其中包括專門用刀具進行切削加工的車床,有能快速準确地加工溝槽等諸般複雜形狀的銑床,有專用于物件鑽孔的鑽床,有對工件的内孔進行位置定位、深度精度等加工的镗床,有對零件進行精密磨削的磨床,以及加工出光滑平整的平面的刨床。”

“隻要制造出了機床,原本憑借手工或簡單工具需要一至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完成的零部件加工,便有望縮短至數周甚至更短時間。”

“也就是說,原本兩個多月才能手工制造出一台蒸汽機,但使用這些機床,最快可能隻需要七日至半個月左右。”

“紡紗機的話,從加工零件到進行組裝,也可能隻需要十日左右。”

這……!

簡直超乎想象!

這話一出,滿座皆驚!

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震驚與反思之中。

這機械之力,當真是個好東西,為何吾等從前從未想到此等妙法呢?

陳廷、公輸良等工官又是驚歎,又是露出羞愧之色,為何他們就未曾深思過如何從根本上變革生産方式呢?

李斯、馮去疾等人也陷入了沉思,開始反思自己在過往的決策中是否過于保守,沒有積極推動技術創新?

“若早能想到這些,我大秦的軍備制造何至于如此緩慢,百姓之勞作又何需如此艱辛,吾之見識竟如此狹隘!”有大臣痛心疾首。

“是啊,我等一直墨守成規,隻想着如何維持現狀,卻未曾想過……唉。”

另一位官員也搖頭歎息。

這種思維和視野上的局限被雙雙打破的感覺,讓所有人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善!”嬴政目中流光溢彩,滿是嘉許之意,看着顧绫雪幾人說道:“顧卿,陳卿,公輸卿及諸卿家,不畏險阻,勇于求索,卿等之勤勉,朕皆看在眼裡。”

“朕亦知這其中困難重重,然此機床研制之事,關乎我大秦之根基,還望諸愛卿再接再厲,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财資,若有所需,但言無妨,朕必竭力為卿等籌措。”

滿朝文武百官聽到這話,皆面露動容之色。

顧绫雪更是直接感激無比的說道:“陛下如此厚愛,臣等必當肝腦塗地,絕不辜負陛下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