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8頁)

北地郡、漢中郡、上郡等距離鹹陽最近的幾個郡在科舉時間定下來的第八天,也最先收到了承載着無數士子夢想的科舉文書!

随文書一同送達的,還有科舉文武各科的考題。

至于考卷,朝廷也有着明确的指令。

那就是,各郡需依照規格,根據本郡參與科舉的人數,自行組織印刷。

三郡郡守在接到文書後,全都一臉慎重的開始召集人手,一邊去郡中各處張貼文書,一邊規劃科考場地,還要安排專門的官吏去負責統計本郡有意向參加科考的人數,以便于準備印刷相應數量的考卷。

北地郡。

随着官吏們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将還帶着墨香的文書高高張貼在集市、城門等處,商人們放下手中的生意,農夫們也扛着農具,所有人全都紛紛圍攏了過來,想要知道朝廷究竟又頒發了什麼好政策。

要知道,距離減免田賦的政策,才過去半個月啊!

集市上人頭攢動,在熱鬧嘈雜的聲音中,一名身着官服的令史神色凝重地穿過擁擠的人群,所經之處,人們不自覺地為他讓出一條道路。

令史徑直走到了文書前方,原本如同沸水般嘈雜的聲音頓時戛然而止,無數雙眼睛也齊刷刷的看了過來,眼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令史站定,深吸一口氣,便用着洪亮的聲音開始當衆宣讀道:“秦始皇三十六年,皇帝诏曰:欲攬天下英豪,今定科舉之制,布告四方,使萬民鹹知。”

“十一月廿五日,隅中之時,定為鄉試之期。”

“各郡治所之地,需設考場,欲試者,先至其所在鄉、縣報名,經審核合格,方得赴鄉試。鄉試之中,将察其律法、地理、算術等學問之深淺,亦重其對政事之析解與處置能力。”

“鄉試中選者,十一月卅日,隅中之時,可進郡試。”

“郡試需由郡守親自主持監試,除深探其學問根基外,考生還須論及治國之道、兵法戰略、經濟之策。”

“郡試勝出者,于一月之朔,聚于鹹陽,與日出之時,為其三日會試。會試内容廣博,涵蓋國之大政、制度、文化等。”

“一月之中,曆經層層遴選者,入宮面聖應考,接受朕之親試。”

“殿試畢後,即行公布,以昭天下,我大秦首批科舉之才。”

“科舉入仕者,按其才學高下,授以官職。”

“為保科舉公平公正,各郡于考試組織、命題、閱卷等環節,需嚴加監察,絕不容作弊之行。”

“若有考生、官吏違犯考試之規,必依法嚴懲!”

“朕望天下大秦子民,踴躍應試,共赴科舉,為大秦之興盛,獻智獻策。”

“以皇帝诏,書到奉行!”

科舉之日!

定下來了!

二十三日後,鄉試!

二十八日後後,郡試!

兩個月後,抵達鹹陽會試!

兩個半月後放榜,能不能一朝躍龍門,從此平步青雲,就,各憑本事吧!

随着這一消息如潮水般不斷的往外擴散,民間上下瞬間就沸騰了起來。

大街小巷,人們奔走相告,呼喊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