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9頁)

大街小巷,人們奔走相告,呼喊聲此起彼伏。

老人們坐在門口,眼中閃爍着激動的淚花,于鄰裡念叨着:“這可是天大的事啊,哪家要是出了個榜上有名的,那可真是光宗耀祖!”

鄉村的田野間,農夫們停下了勞作,圍坐在田埂上,感慨的說道:“咱雖然沒那讀書的命,但說不定咱村裡的娃以後能靠着科舉出人頭地呢。”

“一次的失利不算什麼,孩子,你若能在鄉試中取得佳績,也能在咱們北地郡中謀得一官半職!”有父母對自己那沒有考上帝都大學的子女安慰着。

以往,在地方上,如果普通百姓的孩子想要在自己的郡裡面成為一個官吏,要麼品德高尚、為人正直,且具備一定的才能,就有可能被當地的長者、鄉紳等有威望的人舉薦給官府,一旦通過,就可以成為基層官吏。

要麼,就參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斬獲敵人首級或立下其他戰功,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爵位,有了爵位之後,回到地方就有更大的機會被任命為基層官吏,負責地方的治安等工作。

或者,可以先在官府中擔任一些基層小吏的學徒,如,幫助鄉啬夫處理文書、統計戶籍等工作,逐漸積累經驗,表現出色的就有可能得到上級官吏的認可和體來說,好處更是明顯。

雖然現如今抑商政策解除了,在交易中,不再像從前那樣處處受限,無論是貨物的運輸、售賣的地點,還是那些曾被禁止或嚴格管控的經營種類,也不再像以往那樣有着嚴苛的規定束縛着手腳。

但實際上,商人的地位卻沒有明顯的增加!

在達官貴人眼中,商人依舊是滿身銅臭之人。

在普通百姓眼中,商人雖富甲一方,卻重利輕别離,也依然缺乏那種令人尊敬的地位。

他們擁有參軍,為官的資格,但也隻是擁有這種資格,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諸多限制。

所以,本質上,放寬商貿,并不能增加他們入朝為官的機會。

科舉才是!

于是,這一天,包括内史在内,最先知道這一消息的幾個郡縣的官署門前,人頭攢動,四面八方都有人在不斷的趕來報名。

這些人中,有寒門子弟中一些年長的,希望能夠一舉成名,自此家族興旺、衣食無憂的。

有舊貴族後裔,在秦朝統一後,家族地位下降,不甘心平凡,想要抓住科舉的機會,試圖重振家族的。

有郡縣官府内,那些職位低微、晉升空間有限的文書小吏、倉庫小吏、治安小吏們,也都希望通過科舉考試,來提升自己的官職,獲得更多的權力。

還有在民間,平時熱衷于研讀經典、撰寫文章的文人,對于這種正好符合他們的興趣和專長的科舉也是躍躍欲試。

更有一些以劍術、騎射聞名的民間武士團體,看到武科考試的機會,也都佩戴着寶劍和弓箭,騎着高頭大馬,風風火火的朝着官署奔去。

就在這種積極報名的氛圍中。

帝都大學,大操場,高台上。

顧绫雪站在一個圓錐體的号筒形狀的大喇叭面前。

因為面對的是五千人,為了盡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聽到聲音,不僅号筒的長度足有一米,開口直徑在30-50厘米左右,還用羊皮繃在号筒的小端開口處做了一個振動膜。

同時,除了制作了一個特制的喇叭之外,又在場地周圍設置了一些簡單的共鳴裝置。

也就是用陶土制作的一些大型的甕,将其開口朝向人群,當聲音傳入甕中時,甕内的空氣會産生共鳴,增強聲音的響度。

台下,五千學子靜靜的站在寬闊的大操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高台上那道身影牢牢吸引,無暇顧及其他。

那個着一身簡約而大氣的黑色官服,頭戴高山冠,一雙眼眸明亮無比,目光所及之處,所有人都仿佛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力量。

“同學們。”顧绫雪微微一笑,清脆而洪亮的聲音沿着大喇叭以及周圍的大型甕,傳向四面八方,每一個音節都在空氣中震蕩開來,毫無阻礙的傳入了衆人的耳中。

五千學子們頓時驚愕的張大了嘴巴,有的甚至下意識的和身邊的人對視了一眼,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驚。

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