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着,一名身材魁梧,雙手粗糙有力的匠作令也站了出來,聲音洪亮的說道:“黃公子,吾等五人可擔底盤之制,并于其上标記安裝蒸汽機與車輪的位置,預計耗時二十五分鐘,定要讓這車輪轉動順滑無阻!”
其中,底盤的切割與打磨其實大約隻需要十五分鐘,但車輪的檢校調整估計還需要十分鐘,故,二十五分鐘,足矣。
兩名太學令與三名匠作令圍聚在一起,低聲讨論片刻後,其中一名太學令也站了出來……
“吾等可負責将蒸汽機牢固地固定在底盤上,約需一刻鐘。”
畢竟僅為展示,故以木質的托架固定即可。
其中蒸汽機放置與位置校驗,因需反複量測,不容有失,故需約六分鐘,而固定裝置制作與安裝,至多也就十分鐘吧。
一名匠作令點頭附和了一聲,也說道:“連杆與車輪曲軸的連接也可交由我們,同樣約需一刻鐘。”
如此,時間估計上,總計也就一小時五分鐘。
還剩下五十五分鐘呢!
而最後的車輪安裝與車輛的組裝了,将會由匠作令和兩名試車令一起安裝操作,初步預計,也大約需要二十分鐘。
剩下的半個多小時,試駕,全體人員全面檢查,一起調整可能出現的問題,也足夠了。
說話間,也不過五六分鐘的時間,兩名博士便已經将設計圖紙給畫了出來。
蒸汽機的尺寸以及車輪曲輪的規格這些資料,他們本來就早已經熟記于心了,幾乎都不用回顧,直接就能夠在腦海中初步構建起兩者連接的基本模型。
所以,這五分鐘的時間裡,他們其實就是在紙上簡單勾勒出木闆底盤的大緻形狀,再根據蒸汽機的外形輪廓,确定幾個可能放置的候選位置,然後對于每個候選位置,用虛線大緻劃出活塞連杆與車輪曲軸連接後的運動軌迹,初步評估動力傳輸的流暢性,确定一個最佳布局方案就行了。
而草圖出來後,衆人也當即熱火朝天的開始忙碌了起來。
首先是将作令從堆積如山的木闆中挑選出一塊紋理均勻,質地堅實的木闆,随後熟練的操起墨鬥,随着墨線在木闆上
“嗤啦”
彈出,一條條精準的切割線也逐一呈現。
然後兩人按住木闆兩段,一人緊握着鋸子便開始在木闆上切割。
木屑紛紛揚揚地飄落,很快切割出的邊緣便逐漸與設計的形狀契合。
完成切割後,匠作令們又手持刨子,沿着木闆邊緣将一片片粗糙的毛刺削落,待變得平滑後,又換上锉刀反複打磨,直到打磨的光滑如鏡,又拿起測量工具,依據設計方案,用炭筆在底盤上标出了安裝蒸汽機和車輪的位置。
緊接着,兩名太學令也加入了進來,和匠作令一起将蒸汽機小心翼翼的擡到了底盤上方的預定位置。
太學令手持水平(儀)和鉛垂線,一邊檢查着蒸汽機的垂直度與水平度,一邊不時發出指令,“向左微調一絲,再向前推進些許。”
匠作令們無比默契而又熟練的使用撬杠和墊片,謹慎調整,待位置校準無誤後,又迅速用鋸子和锉刀制作了簡易的木質托架。
八分鐘後,蒸汽機便被牢牢的鎖定在了底盤之上,推之紋絲不動。
接下來的時間裡,衆人先是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制作銷子形狀的連接部件。
又花了十幾分鐘,将銜接銷插入連杆端頭的銷孔中,并使用小錘輕輕敲擊,使其完全就位,又在銷子兩端安裝了一個防脫裝置,防止銜接銷在運動過程中脫出。
安裝過程中,黃天瓊也沒有閑着,他先是派人将儒家、道家、陰陽家、雜家、名家以及墨家的幾位院長全都請到了工坊,然後,七個人在一間屋子裡面聊了将近十分鐘。
黃天瓊将顧绫雪的話中意思,是完完全全的傳達給了幾人。
之後,他一個人返回了制作現場,繼續盯着三輪車的制作。
而屋内的黃庭靖、孔鲋、黃石公等六位院長,面對着桌上的六本書,心情都是難以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