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1頁)

這時,一聲豪邁爽朗的笑聲自嬴政口中而出,“此乃天佑大秦,亦是愛卿與種花家之功,待甘薯運來,定要全力推廣種植,使我大秦國力因之更盛!”

嬴政心情極好。

文武百官們紛紛附和,心中也一樣雙倍高興。

剛剛才親眼目睹這蒸汽機于車上的用途,心情還沒完全平複下來呢,就又聽到大秦即将再得一種畝産成千上萬斤的農作物,這确确實實是天佑大秦啊!

馮去疾笑着看向顧绫雪,問道:“莫非此前那些玉米、西紅柿亦都是種花家親自種植?種植之時,用的可是如蒸汽犁這般農具?”

所有人都看了過來,顯然,大家心裡面也都是這樣想的。

顧绫雪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點頭道:“馮相大人所言不差!”

“據下官所知,這天下七大洲,各有其獨立的農業起源。”

“我中洲的農業起源地應當是黃河、長江流域等,在這些地區,先輩們馴化了如稻、粟、黍等諸多适宜當地氣候與土壤條件的農作物。”

“但是,西極洲、南荒洲、北溟洲等大陸,卻沒有稻、粟、黍!”

“如紅薯和土豆,皆起源于南荒洲,也被當地原住民所馴化,其生長習性與南荒洲的環境相得益彰。”

聽到這些,衆人目露異色。

外洲的農作物竟皆如此高産?

再想想,自己這邊的稻、粟、黍都未曾超過千斤……

文武百官們心裡面有些吃味了。

見衆人神色微變的樣子,顧绫雪又緊接着強調了一句,“塊根類作物本身具有高産的特性,但在其起源之地,當地原住民的種植技術頗為簡單粗放,僅僅知曉在合适的季節将紅薯藤或土豆塊莖埋入土地,此後幾乎無需太多複雜的田間管理,便能收獲一定産量。”

“估計現在的畝産量還停留在一千至一千五左右呢。”

“然而,我們華夏文明卻全然不同。”

“我們喜愛農耕,喜愛鑽研能夠增産優良品種……”

顧绫雪還在說着,嬴政與在場的文武百官們都微微點頭。

喜愛改良品種,這話倒是一點不假。

就說民間的農戶們,在谷物收獲的時候,都會基于直觀的觀察,以及長期積累的經驗,來選擇那些具有良好生長性狀的種子,以此希望後代植株能夠繼承如生長健壯、産量高這些優良的特征。

于一些豆類作物,農戶們也會注重選擇粒大且色澤光亮的種子,因為在所有人的認知中,這樣的種子更有可能長出茁壯的植株!

朝廷這邊,對于能夠種植出畝産量明顯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作物,還會給予賦稅減免、或獎勵耕牛、農具等物資作為獎勵,以此激勵百姓們或采用更好的種植技術,或選用優良的品種來提高産量。

非但如此,朝廷亦重名節褒揚,對那些成功植出高産作物的農戶,還會于鄉裡之間大張旗鼓地予以嘉獎,令四鄰敬仰。

凡此種種獎賞與嘉獎之舉,皆是為了激發百姓踴躍探尋更佳種植技術。

當顧绫雪說完後,李斯也忽然開口問了一句,“我中洲莫非無塊根類作物?”

“有啊!”顧绫雪就等着人問了,當即就說道:“芋頭!”

“《管子·輕重甲篇》中有言:春日倳耜,次日獲麥,次日薄芋,次日樹麻,次日絕菹。”

(春天的時候要開始耕作,使用農具翻土,接下來收獲麥子,然後是收獲芋頭,接着種植麻,最後是割取水草。)

“芋頭的畝産量應該不低吧?”顧绫雪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