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1頁)

五天的時間裡,整個大秦幾乎就沒有停下來過,上千個縣,那些考中的人,滿懷着憧憬,如涓涓細流一般,自四面八方紛紛朝着各自的郡治奔騰而去。

東郡的大道上,塵土飛揚,一群群意氣風發的考生或徒步而行,或騎着駿馬,雖行囊簡陋,卻背着自己親手抄寫的書卷,一筆一劃間皆凝聚着無數個日夜的心血。

在途中,偶爾相遇的人還會彼此相視一笑。

“君亦是東郡赴考之人?”

“願君郡試順遂!”

“多謝兄台吉言,同盼高中!”

簡單的寒暄後,又各自踏上征程。

隴西郡那崎岖蜿蜒山路中,亦有考中者們沿着羊腸小道艱難前行。

有的結伴而行,相互扶持,在陡峭的山坡上,一人在前探路,拉着後面的夥伴,口中還不時提醒着腳下的路況。

有的則孤身一人,憑着堅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向着郡治所在的狄道邁進。

連綿的山脈中,他們會在山澗溪流邊稍作歇息,掬一捧清泉潤潤喉嚨,整理一下行囊,便又馬不停蹄地趕路。

會稽郡的水路之上,一艘艘小船如離弦之箭般穿梭于碧波之間。

考中者們坐在船中,聽着船頭劃水的潺潺聲,望着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心中卻無暇欣賞。

他們或是在船内低聲誦讀着文章,複習着知識要點,或是聚在一起讨論着郡試可能會涉及的題目,各抒己見,争論得面紅耳赤。

船夫們奮力搖槳,也被這些考生們的熱情所感染,加快了速度,期望能早日将他們送達郡治。

無論是寒風凜凜,還是風雨交加,都無法阻擋這些考中者們前進的腳步。

五日之後。

同樣是隅中之時,各郡郡試在一片莊嚴肅穆之中準時開始。

這一次,考場規模更大,并由各郡郡守親自率領一衆屬吏負責監考。

郡試的考試内容也比鄉試的難度大了一些。

文試方面還加入了時政論述,即,給出當前朝廷的一些政治、經濟、社會問題,讓考生進行分析論述,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及解決方案。

例如,如何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如何提高農業生産、如何解決社會矛盾等,為的就是考查這些人對國家治理的思考能力。

張耳這些人的手中之筆,也依舊在紙上飛快遊走。

“邊疆之地,關乎大秦安危,宜屯重兵以戍守,然亦需恩威并施,與周邊異族通商貿、興教化,使其慕我大秦威德……”

“當興修水利,引河渠之水灌田畝,造……”

“明定律法,貴賤同遵,使民有所依,官有所守……”

武試場地則是另一番景象,呐喊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考生們被分成若幹小組。

在模拟軍事戰鬥中,各小組迅速制定策略。

有人指揮若定,調度有方!

有人奮勇當先,沖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