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4頁)

“我碭郡,文試第一人,張耳,年五十有三,濟陽縣人……”

“文試第二人,郦食其,年四十有一,陳留縣人……”

……

“武試第一人,蟲達,年三十有一,曲城縣人……”

“武試第二人,灌嬰,年二十有四,睢陽縣人……”

“武試第三人,郦商,年二十有六,陳留縣人……”

“武試第四人,栾布,年二十有六,睢陽縣人……”

“武試第五人,張敖,年二十有九,外黃縣人……”

人群中,被念到名字的人,雖難掩内心的喜悅,嘴角微微上揚,但同時也凝重了幾分。

尤其是那些鄉試中的榜首們,幾日前才剛剛站在各縣的榮耀巅峰,自信滿滿,以為在郡試中也能輕松拔得頭籌。

結果,強中更有強中手啊!

此次競争之激烈比他們所想象的還要嚴重一些。

他們盡管他們大多仍位列前十名,但榜首之位旁落他人,心中不免還是有些失落。

郦食其和郦商兩兄弟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都有些五味雜陳,他們這次,居然一個排名第二,一個排名第三。

不過,對于這份排名,他們也皆默默認可,并無絲毫質疑。

畢竟同屬一個郡,有些人的名聲還是還是頗為響亮的。

就說那武試第一人,蟲達,那可是知名的頂級劍客,以劍術高超聞名于天下,有豐富的戰鬥經驗。

在此次武藝考核環節,尤其是劍術、騎射等方面,蟲達的表現堪稱驚豔。

第二人灌嬰,在此次軍事策略與武藝實戰考核中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隻不過在武藝單項上相比蟲達稍遜一籌,所以綜合排名稍低于蟲達。

郦商雖然自認自己的謀略和領導能力不比他們二人差,但也自知自己在武力方面并不如蟲達和灌嬰突出,所以,排名在他們之後目前倒也可以理解。

最終誰能取得榜首,就看朝廷是更重視個人的武藝,還是軍事上的策論謀略了。

寒風依舊凜冽,此刻,四十八郡的廣場上,希望、喜悅、失落、不甘的情緒在不斷交織。

最終,參與郡試的七萬五千人中,有約一萬五千人考中!

喜訊如春風拂過,在各郡之中掀起層層波瀾。

距離下一場的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于距離鹹陽最遠的那些郡,考中者們再次忙碌了起來,他們深知行程遙遠,片刻耽擱不得,皆開始牽着馬匹,背着行囊,在親人們殷切的目光中,踏上了奔赴鹹陽路程。

而那些距離鹹陽近的郡縣考生們則顯得從容許多了。

他們并沒有用急于收拾行裝,而是趁此閑暇,或在家中将所學知識再梳理一番,或繼續磨砺武藝,充分利用時間與地理的優勢,準備着下一場更為嚴苛的考驗。

郡試名單公布第二日。

隴西郡。

冒頓派出的五百名精銳偵察隊伍已經在河西走廊順利潛行了半個月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