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7頁)

一連十天的時間裡面,隴西郡上下飯後閑談之餘,除了在熱情高漲的談論土豆之外,便是這新的高粱了。

當然,懷疑的聲音也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一些人搖着頭,不太相信高粱真的能有如此神奇的用途,懷疑道:“别到時候種了賣不出去,白費力氣。”

“賣不出去,那就自己吃,這産量,不虧!”有人雖然擔憂,但還是硬着頭皮打算在春耕來臨時種一些。

就在這些消息,也在不斷地向着四周擴散,從一開始傳到的附近郡縣,開始傳向更遠的地方的時候。

月底的最後一天,當百姓們如往常一樣,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扛着農具準備日出而作時,卻突然發現市集上的官貨區,擺放出了一些淺黃色、表面光滑的各類物品。

“諸位父老鄉親,此鍋蓋乃是用高粱莖稈編織而成,既輕巧便捷,又結實耐用,其價相較于竹編鍋蓋,要低上三四成有餘啊!”

“觀之确實不錯,且價格亦是公道,若買回家中,着實能省下不少銅錢呢!”

衆人紛紛圍攏過去,眼中都露出了心動的神色。

還有那高粱稭稈做的掃帚,雖然比草編的貴上兩成,比竹編的也貴上一個銅錢,但不少人還是被它吸引。

因為在試用之下,它的清潔效果是真的好!

而且據說耐用性也是最好的呢!

再看那笸籮和籬笆,也是便宜又實用,不少百姓都付了錢高興地離開了。

而鹹陽城内。

顧绫雪剛一下朝,便迫不及待地直奔釀酒作坊而去。

在酒正的作陪下,檢查發酵情況。

從四日前開始,隴西郡那邊運來了一車又一車已經晾曬好的高粱,朝廷這邊,先是第一時間将在生長期間就标記好的那些優良單株運至了宮廷之中,采用了石磙、連枷,輕輕碾壓、拍打,進行人工脫粒,後裝入透氣性良好的布袋中,放在幹燥、通風又陰涼的倉庫内儲存,以待春播。

至于剩下的,也确實如傳聞所言,全部用于釀酒,而且為了更高效的脫粒,還用南星寒、王飛和狄瑩三個人改良過後的脫粒機,進行大規模的脫粒。

不過,此時的脫粒機采用的還是對作物進行擊打、摩擦、擠壓等方式,使籽粒從莖稈上分離,原本主要還是用于麥、粟脫粒的,對高粱脫粒雖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效率低了一些,脫粒也有些不幹淨……但有用總比沒用的好。

于是乎,酒正和酒士門這幾天算是忙瘋了。

他們既要負責将沒脫粒幹淨的挑選出來,又要将脫粒好的放入清水中浸泡,泡十二個小時後又得将他們撈出來放入鍋中蒸煮,直至煮到高粱呈現熟而不粘、内無生心的狀态,這大概需要一兩個小時,之後,将蒸熟的高粱從鍋中取出,放在幹淨的竹席上攤開,自然冷卻至适宜的溫度在加入适量的酒曲,攪拌均勻。

然後便是将接種好酒曲的高粱放入陶制的發酵容器中,進行長達七到十天左右的發酵了,期間需要定期檢查發酵情況,防止雜菌污染。

今天是發酵的第二天,顧绫雪雖然不好酒,但也知道這是個生錢的寶貝,自然關心的很!

不過在看了個寂寞後,在伴随着淡淡的,還帶着一絲甜味的酒香和糧食香氣中,顧绫雪還是心情愉悅的回帝都大學去了。

剛回到辦公室,顧绫雪便看見自己的辦公桌上多了兩個陶罐,旁邊還平放着一封信箋。

正在室内專注看書的穿耳聽到動靜,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卷迎了上來,恭敬的說道:“師長大人,這是早上郵人剛送來的,據聞是從南海郡那邊來的。”

‘嗯?南海郡?’

‘不愧是呂後啊,這是掐着時間點,時間一到就開工的嗎?’

顧绫雪眼睛亮晶晶的,瞬間就猜到了裡面裝的是什麼。

她先是快步走到桌前,拿起信封拆開看了起來。

随着閱讀的深入,雖然偶有一絲遺憾,但更多的還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