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木工們動作熟練的将木材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後用榫卯結構将它們拼接在一起,制作工坊和倉庫的框架。
石匠們在一旁雕琢着基石,泥瓦匠們也将燒制好的磚瓦搬運過來,開始砌牆和鋪設屋頂。
在船塢中,還有數十名工人分成兩組,分别拉着繩索,将一個巨大的龍骨緩緩吊起,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入船塢底部的預定位置。
在龍骨安裝到位後,工匠們便開始使用特制的工具,将龍骨與船塢底部的基石固定在一起。
錘子敲打鐵釘發出的清脆響聲,不斷在河畔回蕩。
在造船廠的一角,還有專門的工匠正在制作桅杆和船帆……
距離會稽郡收到建造第二座造船廠的一紙诏令,已經過去兩個多月的時間了。
這兩個多月内,會稽郡郡守先是第一時間定下了造船廠的選址,并規劃好了包括船塢、工坊、倉庫等區域在内的所有布局。
然後從會稽郡内征調大量民夫、工匠,砍伐山林,籌集物資,開始建造船塢。
自春秋時期,李墅村(蠡墅鎮)便是吳國的木帆船制造之地。
村上,龐家浜、廟泾浜、許家浜、棧郎浜等區域的居民,大多更是世代以造船為業的工匠。
選擇在此地建造造船廠,不僅便于官府的管理、監督,更能夠更有效的調配資源、征調人力,以保障造船工程順利進行。
此時,看着造船廠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會稽郡郡守殷通心中面上露出了欣慰之色,心中也不由的期待了起來。
一個月前,八十艘樓船揚帆出海,親眼目睹那壯觀無比的一幕,也是着實刺激到了殷通,讓他這段時間以來的所有心聲,除了花在科舉上,便是在這第二座造船廠上。
“郡守大人!”
就在這時,一名侍從匆匆趕來,神色略顯激動地向殷通彙報道:“鹹陽來了一批工匠和學者!”
哦?
鹹陽那邊來的?
所為何事?
殷通心中一動,難道是特意派來支援造船廠的?
不多久,殷通便見到了一群帶着各式器具的人,為首的一名老者向前邁出一步,畢恭畢敬地行了禮,說道:“郡守大人,卑職乃工師李逸,遵陛下旨意,率一衆工匠與學士至此,協助大人督造蒸汽之船。”
真氣之船?
殷通扶起老者,眼中掠過一抹不解之色,“原來是李工師,有勞諸位長途跋涉,不知這真氣之船有何神妙之處?”
李工師呵呵一笑,從懷中取出一張圖紙,指着上面的設計說道:“郡守大人請觀,此蒸汽之船,以蒸汽為驅動之力,無需再如往昔舟楫那般,受制于風之強弱與向背,亦無需勞煩衆多人力搖橹劃槳,其行進之速,将遠超尋常樓船,續航之力亦是更強。”
“再者,其船身構造,将采用更為堅實牢固的設計與材質,非但可承載更多貨物,亦能安頓數目可觀的士卒。”
“一旦功成,我大秦水師必将如猛虎添翼,于海上縱橫無敵。”
說到這裡,李工師等人也是感慨無比。
一個月之前,他們從工程防禦學院獲取此蒸汽船圖紙的時候,亦是驚愕萬分!
圖紙之上所勾勒的那些繁複而精巧的機械構造,前所未有的動力傳輸之法,以及那獨特的船體結構,皆遠遠超越了他們往昔對于舟船的理解,也徹底颠覆了傳統航海的觀念!
随後那漫長而颠簸的一個月趕路途中,他們這些人也幾乎将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對這份圖紙琢磨之上。
每到一處驿站停歇,他們也顧不上休息,都會趁着短暫的間隙,取出圖紙,對照着所記筆記,熱烈讨論着蒸汽生成的緣由、如何增進熱能效用、怎樣強化船身的穩固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