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10頁)

仕途更是一眼到頭,哪怕熬了這麼些年,也依舊隻是個不起眼的六品小官。

其餘孫輩更是尚未長成,不說進士了,連個舉人都還沒有。

少年舉子,說來容易,做起來多難,不說他們這些根底淺的,就算累世書香人家,又有幾人?

三年前幾乎在自家小景取中解元的第一時間,京中那頭就已經送上了厚厚的賀禮。若非聽說家中已有師承,林堂伯甚至還想将族侄孫接進京中,親自帶在身邊教導。

所謂打壓排擠,壓根不存在的。

隻能說這個時代,同族之人的向心力遠非後世所能夠理解的。

連累世書香名門,也不能保證每代都能進士及第。一家,甚至一族之内,能有接連兩代進士已經算是佳話。

這時候,未免人走茶涼,階級掉落,培養族中出息子弟,盡量留下恩澤情分,已經是大多數官宦人家的必備選擇。

畢竟在時人看來,女婿再好也是外姓人,也遠沒有自家人來的穩妥。

更甚者,京中林家那位大夫人還特意給安甯這兒遞了邀帖,言辭亦是頗為客氣。

隻能說,哪怕相隔萬裡,這世上依舊沒有不透風的牆。

輕捏着手中泛着冷香的書箋,安甯提筆,同樣客客氣氣地寫信推辭。

這一世憊懶慣了,從這裡到京城,光是水路都要小半個月。這份罪,她可不樂意去受。

反正她這輩子身子骨兒弱是衆所周知的。

臨行那日,比起泛着淚花,袖帕都要哭濕好幾條的姜氏,以及一臉殷切夾雜着擔憂的林老爹。安甯這個娘未免有些過于淡定了些。

隻簡單交代了幾句注意事項,不過這不妨礙已經長成俊雅少年郎林景淮逐條記住,并牢記于心。

畢竟自家親親娘親的厲害,這麼些年下來,林小少爺實在見識地太多。

說實話這些年身邊哪怕時常有着無數恭維聲,說他是什麼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少年俊傑,但林小少爺壓根沒一句往心裡去過,并且相當嗤之以鼻!

跟自家親親娘親比起來,他算個哪門子的天才?

一篇經義讀兩遍了都還記不住的天才?

切!

倒是孩子他爹,這輩子操心慣了,既要擔憂長途跋涉的兒子,又得挂心家中身嬌體弱的夫人。

臨行前更是恍若念經一般,直把母子兩人險些念出同款白眼兒。

不過安甯這個娘也不是毫無準備,養身的,防暈船的,防疫病的,甚至連救命的藥物都沒少備着。

有林家家财支持,這些年為了這副“身嬌體弱”的身子,安甯還特意重新“學”起了醫術,當然進度一度教重金請來的老大夫懷疑人生就是了。

不過這放在林景淮,包括林家所有人眼中,可實在太正常了!

畢竟媳婦兒(娘親)就是這麼天才。

一直目送自家兒子遠去,耳邊沒了整日叽叽喳喳的聲音,安甯這才恍然覺得少了點兒什麼。不過跟整日求神拜佛,擔憂的飯都吃不下的林家老兩口,安甯這個當娘的日子可謂極其悠閑自在了。

讀書寫字,日常擺弄藥材,偶爾烹茶調香。在幾乎被香火氣彌漫的老林家,安甯這兒,簡直是不一樣的煙火。

一直到數月後的一日,報喜的官差再一次上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