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見過太子殿下,太子妃……”
瞧着人群中明顯多出的兩口子,安甯明顯愣了一下。
微笑着拒絕了眼前這人的殷勤,話說距離安甯上次見過楊婉,已經足足過去了一年多。
東宮到底不比王府,可以随意外出,就算是安甯兩口子,最多偶爾出來玩一玩兒,一家三口最多放松還是在各種護衛良好的皇莊别宮之上。
而這些,明顯不是可以任由外人出入的。當然有安甯這個太子妃的宣召除外。
但本不是多好的姐妹情,甚至少時還曾有龃龉,安甯又不傻,召人過來添堵嗎?目前能時常過來東宮的,除了美人娘,也就小夥伴兒沐陽勤快些。
至于偶爾的宮宴,聽說崔大郎取中進士是在三年前,如今還隻是個翰林院的小小庶吉士,兩口子自是沒啥資格進宮參宴。
因而這會兒突然在這兒見到人,還真有點詫異。
不過也隻是短暫的微詫罷了,瞄過一眼後,安甯很快收回視線。
楊婉這幾年日子怎麼說呢,據安甯偶爾聽到的消息所知,不算好,亦不算太壞。再是關系淡漠,到底是楊家女,安甯這個太子妃的親姐。婆母崔夫人是個聰明人,無論心下如何是想,面子上還是做的足足的。
一應待遇從未虧過。
就是管家權,嫁進來将近十年,愣是沒摸到一點兒。屬于未來宗婦的權利,更是沒沾上手半點。
對此,就安甯所知,楊婉不是沒有回家抱怨過。但深知自家大閨女的心性,如今楊家又正值風口浪尖,在楊爹看來,大閨女的性子,能被婆母管制着,少在外出頭未必不是好事。
尤其打着楊家女的名頭。
不得不說,論起世家交際,人情往來,崔夫人手段不知道要高杆多少,又有管家權在手,壓制一個不得心意的兒媳婦兒簡直不要太輕松。
生怕這大兒媳婦仗着娘家驟然得勢,惹出亂子,約莫試探過親家想法後,崔夫人更是再無顧忌。聽說如今楊婉偶爾出門參宴會友,都要先得了自家婆婆點頭。
末了還有丫鬟事無巨細的禀報。
如此瞧不上,這對素來要強的楊大姑娘如何能忍。
這不,明明衣食無憂,無人怠慢,唯一的兒子也養在身下,經年過去,眼前楊婉眉間的沉郁之色反倒愈發重了些許。
饒是此刻一身華服錦繡,金玉琅環,精緻的妝容下卻瞧不出絲毫女兒家的鮮活氣兒來,同一旁宛若芙蓉凝玉般明媚鮮活的俞氏站在一處,一時間竟分不出哪位才是年長的那位。
雖然但是………瞧着眼前這位大姐,話說能把自個兒内耗成這樣,她也蠻意外的。
其實在安甯看來,楊大姐目前其實隻要看開些,日子未嘗不是好過。
孩子在側,無需管家費神,背靠娘家,家中亦無人怠慢,甚至後院幾位姨娘庶子等閑也不敢作妖。
甚至手上還捏着早前家中連帶着親娘給的大筆嫁妝,可以說除了夫君态度淡了些,這開局,比之早前的自家親娘,簡直不要好上太多。
嗯……或許這就是人各有志吧!
有人天生慣于輕松享樂,亦有人喜歡風光矚目,事事壓上旁人一頭。
短暫地掠過一眼,安甯很快收回目光,歡快地拉着自家阿娘往裡走。
倒是身後的楊婉,定定地看着眼前愈發明妍逼人的妹妹,還有身側時不時側身,目光自始至終淺隽溫和的太子殿下,本就沉郁的目光愈發暗淡了幾分,卻又在擡頭的下一秒,迎出一張堪稱熱切的笑臉。
身後,偶爾瞧見這一出的大嫂林氏不由挑了挑眉。
以林氏的聰明,對于這位大姑子這陣子的殷勤,目的為何簡直再清楚不過。
無非是眼看三年庶吉士任期已至,想要為自家夫婿謀一好去處罷了,最好還是能搭上東宮這條大船,日後也可順其自然順風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