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宋朝,因着對士大夫的過度優容,還是一個曆史上少有不抑土地兼并的朝代。
加上越發壯大的士族,甚至其身後的地主階級。
可想而知,長此以往,底層百姓生存資源要被擠壓到何種地步。
可以說,本朝的種種弊端,打從建國之始,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起碼在安甯看來,無論是後來發展商業,還是過度冗兵,都是基于此的衍生罷了
“阿統你知道,如今的大宋軍隊,攏共有多少人嗎?”安甯有些無聊的托起下巴。
“啊,多少?”想想這倒黴朝廷的懦弱樣,一個小小西夏都被坑成這樣,統子心下頗為不以為意。
嗐,這垃圾戰力。
然而下一秒,就聽自家宿主輕描淡寫的吐出幾個字。
“已逾百萬之數……”
“咳咳,啥,你說啥,百……百萬?”
媽耶,傳說中的百萬大軍就這挫樣?統子簡直驚呆了。想到自家宿主偶爾提及的幾次以多敗少的案例,統子嘴角一抽。
良久方才從狗嘴裡緩緩吐出幾個字:
“話說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嗎?”
“嗯?或許吧!”
繼續翻閱着手中資料,安甯面色不變,心下卻不以為然。
但說實話,真要将這些失敗盡數歸結在将領就太冤了,縱觀整個大宋,當真沒有厲害的武将嗎?
答案其實是有的,甚至所謂重文輕武,權利過度分散下導緻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也隻是其中一個原因罷了。
大宋,尤其北宋時期。
論兵力,百萬之衆,論裝備,大宋每年七成的收入都要用于養兵。宋朝科學技術發展亦在前列,冶煉弓弩皆是不俗。
縱使将帥權力,甚至能力有限,但弱到如此地步,在安甯看來,歸根結底還是源頭,也就是“人”。
大宋不說别的,光是一個“兵源”儲備就已經有很大問題了。
本朝軍隊主要來源是什麼?
答案是流民,還是無地可種,無家可歸的流民,甚至地痞無賴,匪寇罪犯,更甚者其中老弱殘者還要占據多數。
不過在安甯看來,與其說是軍隊,不若說是朝廷給予社會不安定分子的一個栖身之處。為的,不過是避免社會動亂。
譬如宋朝,光是民間大小起義便有四百來起,試問這些人最後歸宿在哪?
答案還是在怨種軍隊!
請問這種兵源,組成的軍隊素質暫且不論,這些地痞流氓,土匪流民,在士大夫,甚至尋常百姓眼中地位低到各種地步?
看不起我,卻還要讓我保衛國土?天下哪裡來的道理,真到危急時刻,保家衛國,還是自個兒小命,這很難選嗎?
合上手中寫滿了密密麻麻篆書的冊子,安甯忍不住歎了口氣:
“都道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可試問,對着這麼一窩子熊兵,再厲害的将士又能發揮幾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