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頁)

為什麼有的人就算不努力做事也能體現很高的效率,占有着更多的資源?有的人就像糧倉裡的老鼠,雖不辭勞苦地忙碌卻隻能活在背離陽光的地方?

為什麼國與國、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比,也總是這樣大同小異?

他們的基礎條件都是平等的,可結果的反差卻如此之大,秘密在哪裡呢?

這是一些很有意義的問題,它們的價值超過了諸如“為什麼你把衣服晾在書房而不是陽台”、“為什麼我一遲到就被發現而皮特卻總能得到部門主管的寵幸”這樣的問題。

很少有人思考上述疑問并找出正确的答案。

總有人跑過來語重心長地告訴你:

“我說夥計,不要胡思亂想,好好幹活,車子和房子都會有的。”

“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我們不要去想為什麼,這會給我們惹來麻煩!走,跟我去喝一杯!”

“然後呢?”

“回家睡覺!”

這是他們的答案,懶于思考,很快接受現實,并按給定的規則生活并定義幸福。但,真相遠非如此。

任何一家公司和整個的産業鍊,其本質都同“傳銷”類似,隻有上家才能獲得較好的利潤,處于下面的全部都是提供服務和被壓榨的工具。以此類推,下一層級的總是隻能得到較低的利潤和付出較多的勞動。

這就是現代管理模式的本質,也是人類社會的真相。

據我生活的經驗所知,台企、港企、日企、韓企,都是如此。當然全世界的行業和公司都是這樣的“結構”——人們較認同“結構”這個詞,沒有區别。但我覺得不妨用另一個概念來比喻更加貼切一些:規律。

文明的規律就是強者駕馭弱者,智者管理“蠢貨”。出現“為什麼”的原因,不過是有人在這方面表現出色,而有人則沒有做好。

我們并不能否認某些天才的存在,以及種族優越的理論。對此我認為,智力的高低是一種現實,它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但是智力的較量說明不了全部。因為站在最高位置的赢家,有時總是一些智力平平的家夥。他們可能連大學都沒有畢業,有些人甚至沒有讀過中學;還有些掌握權柄的人則出身于貧民窟,從小便被視作愚蠢的笨蛋,活在人們鄙視的眼神和壓抑的氛圍中。

但他們在某一天成功地知道了“如何成功”,而不是去跟别人比拼“怎樣看起來有更高的智力”。

赢家通過洗腦來建立屬于他的可控秩序,然後去控制他的組織效率,利用人們的智慧或體力為他賺錢,提供服務。這不是智力問題,而關乎視野和認識!

“洗腦”又分為不同的幾個層次,它像一切事物一樣,有低級、中級和高級的差别。這其中,最差的洗腦是強制驅使,有些人使用拙劣的手法強迫人們忘記内心認為正确的東西,接受他所信奉的内容。我們很難相信,一家運用嚴厲的懲罰制度和讓人窒息的工作節奏的公司,會讓它的員工真心信服。

如果我要為你列舉二戰的一些事例,你定會第一時間想到日本與美國的巨大差别,為自由而戰和為天皇而戰的不同結局告訴我們,将信仰種植在人的心中和冠以國家聖戰的名義,産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殘酷的硫磺島戰役中,一名美軍士兵在日記中鼓勵自己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我知道這很難,但我知道它是對的。”相比之下,日本士兵采取死亡沖鋒時的矛盾心情,在電影《硫橫島來信》中表現得淋漓盡緻:“我想活,可我不得不去死!”

最高境界的洗腦術則是“使人們自願奉獻一切”。美國蒙大拿州的一位“魅力無上”的神父阿德裡安在不久前成為全美新聞節目競相報道的風雲人物,他出名的原因不是做了什麼讓人銘記的善舉,而是锒铛入獄。

聽到此消息的人們普遍的反應是“我很驚訝,我不相信!”因為阿德裡安深受他的信徒癡情和瘋狂的崇拜,他向基督徒細緻深入地講解聖經,投入地宣揚一切有助于與人同樂的事情。他寫了兩本關于慈善和扶濟弱勢群體的書,出席電視講座,還四處發動募捐。他将全部稿費無一文保留贈予了幾所全美以摳門出名的學校,為了幫助該校吃不起午餐的赤貧學生。在談及美國窮人的悲苦生活時,他怆然淚下,赢得了無數富豪的慷慨捐款。

還有許許多多事情,每一件都向人們證明:這是一位大好人,沒有比他更好的人兒了!他是那種你一見到他的尊容就認定“這位是上帝派來普濟衆生的天使”的人物。

奧妙并不在聖經裡面,而在神父的身上。我們能夠注意到,神父的言行舉止讓他的信徒們産生了幻覺,從而被控制了大腦和行為。信徒瘋狂地崇拜他,乃至許多号稱冷漠無情的社會調查記者也對他的高尚品格和向上帝終生獻身的行為深感欽佩。

幾年後,他才“偶然”露出馬腳,被一名FBI特工在一次例行的信息核查行動中察覺——這位特工隻是稍微細心了一次,像那些在辦公室習慣了偷懶偶爾又專注幾個小時的人一樣。然後阿德裡安被證明有罪,利用“正面形象”的掩護參與了多起毒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