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1頁)

戈瑞說:“人們的态度不同,往往決定了結果的差異。股民難以做到理性地判斷得失,因此經常被結果綁架,從而逆推改變了自己的态度。這是股民被投行操縱的根本原因,當一些人的大腦被莊家控制時,他們就成了無怨無悔地敞開自己錢袋的後工業社會的最底層的組成部分。”

可以從中脫穎而出的人都擁有強大的意志力,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按照教科書、經驗和權威的指導去強化自己的執行力,往往會得出相反的結果。保證自己成功的工具并不是執行力,而是明智的态度、冷靜的判斷和别具一格的思維。

成功的企業需要員工具有強大的執行力,他們通過洗腦追求前一過程的實現,再運用“洗腦的結果”去強化新一輪的洗腦,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内部環境。什麼樣的員工才有較強的執行力,如何才能運用良好的洗腦之術提升員工的執行力呢?

對此,高德公司将大展身手。我們通常會為他們提供四到六種各具特色的方案,以保證這一進程的順利完成。

比如,我告訴他們的人事部門,執行力強的人具備一些非常突出的特征,這很好判斷,一個合格的人事主管和員工培訓部門,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發現這些特征的良莠,進而為他們打分,以分數的高低來組成一個數據庫,進而将執行力的數值立體化地展示在管理者面前。

但是,如果人們都能在這些方面拿到滿分,那麼世界上還有窮人嗎?很顯然,即便最高分也隻能達到90左右。

“如果一個人沒有達到60分,大概不能提拔他當主管;若他連40分都不到,那麼成為一個稱職員工的資格都不夠;隻有20分,幹脆就趕快讓他離開。”

這就是成功者的秘密——不論他是個人還是一家優秀的組織,在凝聚群體智慧上都有自己獨特而有效的規則。

他不是善人,但一定披着恩慈的面紗;他冷酷無情?這并不重要,沒有人關心他的老闆心裡到底在怎麼想。他們隻關注自己的銀行存款或價值觀是否得到了實現——成功與失敗的決定性因素,不過是你有沒有為“你的人”準備一間“夢想的溫室”。

把你看到的人變成“你的人”,讓更多的人想成為“你的人”,這就是優秀領導者的魅力。或許我們可以更常态化一些,就像你在自戀時所想象與渴望的:所有的女人都在渴望我成為她們的丈夫,而我卻坐懷不亂、居中自如。

沒有誰可以控制整個世界,但問題不在于這能否做到,而是有多少人正這麼癡心妄想。你能在地球上發現多少這樣的人,就意味着有多少人可以在某種特定“法術”的催眠下,聚集在你的手下替你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此,當我們為全美幾百家高端公司提供“員工洗腦”培訓時,第一個課題就是怎樣整理和提升組織成員的“個人執行力”。要完成不同的任務,人們需要不同的具體能力。但如何挑選是重中之重。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任CEO傑克·韋爾奇的觀點是:“通用公司最為痛恨官僚主義,這會讓我們看上去就像行動遲緩卻目标龐大的怪獸,什麼都做不了!我們要杜絕将資源浪費在行政體系上的做法,摒棄所有僅有美麗外殼的計劃與預算。”

毫無疑問,韋爾奇是那個時代最為卓越的“洗腦者”之一,他将妨礙執行的一些官僚主義的做法以及徒具外表的空殼子統統摒棄,建立了一個高效的行政平台,使整個通用公司釋放出了充滿活力的激情。韋爾奇曆經了一種壞體制的層層曲折,他深知人性的弱點,能夠洞察哪些地方的執行遭到了無所事事的敷衍。通過深刻的變革,全新的通用誕生了,他獲得了“中子彈傑克”和“美國最強硬管理者”的稱譽。

一家成功公司的體現,不在于它裝修精美的大樓和囤積了多少出色的成員,而是它對于自身理念和決策的貫徹力度。

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組織的秩序和效率總是需要合适的人才來保證。你要得到高效的執行力,就要去任用那些會執行的人。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卻有超過上百萬的中層管理者并不知道,他們驅羊做虎,并且樂此不疲。

1.過去和現在,所有的成功理論都是騙人的。

2.如果遇到你想不通的理論,請參照第一條。

就如同我對戴爾·卡耐基的定義一樣:“他是一名出色的勵志騙子。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讓多數人變得更傻瓜和摧殘智能,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這是一場智力遊戲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勵志專家們賣力地煽動人們像富人呼籲的那樣去做,向往财富,努力晉升,并按“規則”行事,還警告你缺乏一些聽起來無比美好的品質。

但是,當你真的做起來時,在錯了很久以後才能發現這條路線實在是“似是而非”。你浪費無數時間,還可能耗支不菲财力,得到的卻是恍然一夢的結局。

我可以分析一些重要的勵志觀點,來逐一替你揭穿這些大行其道的“勵志騙局”。它們隐藏很深,但一直留有馬尾。它們的邏輯漏洞是這麼明顯,以至于人們根本不會留心解開問題的“密碼本”就在自己的腳下。

·“成功可以複制。”這絕對是一句人類有史以來最為經典的騙人的鬼話。

巴菲特的成功是可以複制的嗎?

默多克的新聞帝國是能依照模仿進行粘貼的嗎?

還有喬布斯,你是否認為蘋果公司的崛起理念已被你了然于胸,然後熱情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