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1頁)

很顯然,這兩個問題同等重要,不知有多少新公司都是倒在了這兩條的解決無力上。他們派了自己的副總經理到美國,聯系到高德公司,希望通過我們的管理培訓經驗,提供一些“洗腦”方面的建議。

我說:“真正體現管理者權威的地方是做決策,當管理層在做出決定時,有時候正确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一家好的公司,其管理層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是什麼,看到工作的焦點在哪裡,然後把不必要的次要矛盾過濾掉,讓公司成員排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免受其幹擾,以免做出讓人懊悔的決策。”

最成功的那些人所具備的素質之一,就是他們可以在某些關鍵時刻表現出自己的果斷,以安定人們的情緒,激勵大衆的信心。這對管理者——大多數的成功者都具備卓越管理的本能——是最為基本的要求,就某個問題進行決斷時,必須考慮到你的一舉一動對于手下情緒的影響。

我補充說:“為他們确立頂尖的目标,不要在乎付出多少時間,付出何種代價和犧牲。引導他們向目标前進,并建立對于權威的服從。這便是情緒焦點的力量。”

抓住主要矛盾

英國頭号企業維珍集團的老闆理查德·布蘭森是對公衆和員工進行“情緒管理”的頂尖高手。美國電視節目《晚間商業新聞》與沃頓商學院曾聯袂評選出25年來最有影響力的25名商業領袖,布蘭森名列其中。

評委對他的評語是:布蘭森共參與創辦和管理了350多家企業,他把這些分散在各領域的衆多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條,要做到這一點确實難能可貴。根據民意調查顯示,96%的英國人熟悉維珍品牌,并且有95%的人知道他的名字。

布蘭森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媒體認為他具備誠信的品質,但他個人卻認為,善于鼓勵手下的積極力量和隻做最重要的事(抓住主要矛盾),才是他得以成功的原因。

老闆必須确保員工可以快樂地工作,并且從工作中獲得樂趣。如果一個人每天因為工作而苦惱,找不到工作的焦點,那麼你就會在他眼裡失去了權威性,你将沒有任何資格和力量去鼓動、引導和改造他們的情緒。

他們還能為你做什麼事情嗎?永遠都不會!

布蘭森說:“給花澆水,它就長得繁茂,否則它就會枯萎。對于為你工作或與你共事的人而言,你要記住總是慷慨贊美他們,發掘員工的優點,他們才會表現出自己的優點。”布蘭森喜歡給員工發短信,來說明公司的經營狀況,然後鼓勵他們給公司出謀劃策。

他還經常與員工一起喝酒、聊天、跳舞,就像我見到的許多優秀總裁一樣,他們從不在手下面前展示自己的“特權”與“地位”。布蘭森也不怕讓員工看到自己“軟弱的一面”。他傾向于積極地與他們交流,聽從員工的全部意見,激勵他們樂于奉獻的情緒。

與雇員充分地交流是管理者的基礎工作,這将利于你全面真實地了解他們的情緒,知道他們在想什麼,然後你才能發現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抓住那些主要的問題,把它們解決。

看到共性和特性

假如你隻看到事情的共性,你就隻是一粒塵土,像你這樣的人到處都是。

假如你隻看到事情的特性,你就隻是一把刀子,雖然犀利,但人人對你敬而遠之。

怎樣洞察人們在想什麼,看到事情的共性和特性,以及準确地定位兩者間的結合點?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會告訴你三種手段:

1.觀色:觀察表情和眼神的變化。

2.觀行:對行為舉止進行總結判斷。

3.觀心:洞察他人的心理,體會對方的心态。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一些共性,但同時也會有一個與衆不同的特性。一般來說,人們在自己的身上看到是人的共性,而在他人的身上看到的則是自己的特性。在運用這個邏輯時,你有必要逆轉過來進行反向的體察。即,在自己的身上去捕捉你自己沒有而别人具備的特性,在他人的身上則要重點發現一些你與他都具備的共性。

當你能夠将這兩者結合起來時,你就能更為順利地去洞察到他人的心理。這便是讀心術和情緒管理的本質。從對方的表情、行為、神态和語氣,來判斷對方此時此刻心中需要的是什麼,有可能是一句肯定,或是贊揚,抑或是一個眼神,然後針對他們的需求,采取你的适宜而明确的行動。

當我們可以洞察到對方的需求及情緒時,就可以制定正确的計劃,去投其所好,引導他們的情緒。這就是情緒洗腦。它在運用時并不複雜,但理解起來卻并不簡單,對人們的頭腦要求極高。而且一個重要的關口是,你必須懂得怎樣發現衆人情緒的共性,而不是隻顧着去關注某些個體的特殊情緒。

隻有這樣,你才能制造焦點并引導潮流,在這個過程全面地掌握人們的心理變化,從而确立你的權威地位。

第四章

你應該如何掩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