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二小組,我們為他們設置了一種情境。參與者比前一小組多了一項任務,他們不僅要完整地觀看視頻,還要思考兩個重要問題:
1.演講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2.你喜不喜歡這個人?
當視頻播放完畢,我們問:“您還記得剛才的問題嗎?”“視頻中的人物回答得對嗎?”那麼,參與者的表現是怎樣的呢?結果是比第一小組更糟。因為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精力,都放到如何評價演講者上去了。觀看“回答相似問題”視頻的參與者當中能回憶起剛才問題的人連25%都不到了,而看“直接回答問題”視頻的人中間,也隻有80%的人還記得原來的問題。
結論:當我們刻意設置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情境時,真正能發現回答者的規避技巧的人仍然少之又少,這也是常态現象。
·第三組:“監測”小組。
在第三小組中,我們回歸本題,設計了第三種情境,叫作“監測”小組。對這一小組的參與者,我們提出了任務:您要帶着問題觀看視頻,即您需要判斷視頻中有沒有“轉移話題”的現象,并且總結出他們如何規避提問者的逼問。
結論:當我們明确規定了參與者“發現問題”的任務時,大多數的參與者才不約而同地發現了視頻中沒有直接回答提問者的問題,認識到了這種規避技巧的存在。很多人對此表示驚訝。這也表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其實很難提前假定别人會轉移問題,然後提醒自己要去捕捉和警惕到這種不能容忍的行為。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可以巧妙地通過這個方法躲過别人的問題。
不等于欺騙,隻是轉移注意力
一些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原則是:
1.交流時要含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有雙方必需的信息在内;
2.交流是誠信的,不要虛僞的态度和明顯的欺騙之舉;
3.要用适當的方式來交談;
4.交流應該與當前的話題相聯系,不能脫離太遠,也不可采取蠻橫或軟弱逃避的态度。
高德公司提出了上述四項原則,并總結為“高德合作原則”。在企業内部同事、上下級間的交流中,它們非常重要。這有利于你回避問題,同時又能解決問題。我們并非倡導欺詐,這是首先聲明的,因為隻是側重了某一個方面。
提問者或其他聽衆假定的是你說的話就是誠信的,你就給予這種誠信——當然你不能放棄某種自衛的技巧,以掩蓋實質,來減輕輿論的沖擊對組織和你個人聲名的負面影響。同時,你說的話是與問題或主題密切相關的,并且能讓對方從你的對話中得到一定量的信息,但又不至于引起嚴重的懷疑。
那麼,“聰明的滑頭”就是人們歡迎的。成功地轉移公衆的注意力,就像足球場上的假動作,沒有違規,隻讓對方因為重心的失誤而跌倒。完成一次過人,這是技術問題,不是道德問題。
·重要的信息交流守則是:在問題的沖撞面前,主動地學會和運用靈活變通的思維,掌握信息的切入點,再去尋找雙赢的溝通角度。
在變換角度時,我們除了要注意回答問題的方式,說話的語氣也很重要。人們對于那些能夠流利回答相似問題的人,往往會給予更高的評價——盡管察覺到對方的論述摻雜水分,也不會過于苛責。而對于那些誠實和直接回答問題的人,如果說得結結巴巴,那麼其得到的評價就低于前者,雖然人們都知道,他沒有說謊,一直在恪守誠信。
兩位教授主持了相關項目的另一個試驗,志願參與者仍然按照要求,随機地觀看兩段10分鐘政治辯論的視頻中的一段。其中,有一個人僅回答了一個與提問相似的問題,但說得很流暢;另一個人直接回答那個問題,隻是在講話的過程中有一些支支吾吾,并且加了一些停頓,還有“嗯”、“呃”之類的詞語。聽起來,他很誠實,卻相當緊張。
結果:在20名參與者中,14人對前者給予了更高的分數,評價明顯高于後者。
正如“高德合作原則”中提到的第3條——要用合适的方式來交談。在事情面前你當學會随機應變,靈活處置,而非固守某種既定思維。一個思維敏捷和靈活的人,總比那些死闆和抱着僵化條例不放的人更容易巧妙順利地闡明某種事實。
這并非一種謊言準則,而是告訴你,一個“聰明的滑頭”看起來更容易讓人相信一些。當然,在此過程中,自信是不可欠缺的素質。即便你的心中裝着滿滿的詭辯思維和數不勝數的荒謬事實,如果你遵循了“高德合作原則”,也不易被發覺。
這絕非聳人聽聞,現實中确實不乏其人,他們昨天還在坐乘世界首富排行榜的快車,今天卻發現,自己的資産面臨嚴重縮水,甚至到了破産清算的絕境。
即便普通人在生活中,也常耳聞目睹和道聽途說過一些人過山車似的境遇:“某人以前是何等的風光發達,但現在卻窮困潦倒,不知道他如何度過這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