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
月10
日首診。患者常在外搞農田基本建設,饑飽無度。曾多次與工友打賭,1
人吃9
個人的飯,或喝9
個人的酒,每次都赢。一次吃五六斤米做的飯,或喝3
斤白酒,或喝27
碗老黃酒,久之,胃部經常疼痛,有時疼痛難忍。近半月大便烏黑,到醫院鋇餐檢查,胃大彎處有大小不等3
個潰瘍孔,最大者1.5cm×1.4cm。醫院要求立即手術治療,患者未允。診患者面色萎黃,隐隐暗青,舌胖質暗,隐隐有瘀斑,苔薄灰膩;脈象沉弦,六部應指無緩和之象。辨證:肝氣犯胃,脾虛土衰。治法:平肝降逆,和胃補脾。方用海螵蛸散加減治之。處方:海螵蛸12g,牡蛎24g,人參9g,白術12g,茯苓12g,當歸9g,白芍9g,葛根12g,血餘炭9g,牡丹皮12g,炒栀子、木香各9g,三七粉6g(吞服),仙鶴草24g,生甘草6g,3
劑。
9
月14
日二診。上藥服後痛脹稍減輕,便血明顯減少。因患者吃湯藥不方便,要求配成藥。以原方加醋炒延胡索、丹參、生黃芪、山藥各12g,以增強活血止痛、補脾益氣之功。取10
劑,共研細末,和勻。每次服9g,日服3
次,用紅棗入大米煮稀粥送服。終生忌暴飲暴食及酸辣生硬食物,且勿饑飽無度,首先要忌酒!泡菜、腌菜及一切生冷、發病之物皆不能食。
随訪三十餘年,自上藥服後至今,舊疾未作,飲食、勞作無異常人。
黃某,男,15
歲,學生。1974
年9
月12
日往診。患者面色萎黃,兩側顴骨下有大小不一雲斑,白而澀糙,形體消瘦,精神欠佳。診其脈弦遲之象,視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似雲塊,津滑。每月規律性腹痛2
次,一次三五天方止,飲食少納,多食脘悶,曾服山道年等驅蟲藥,未見蟲出,在某衛生院糞便化驗證明有蛔蟲及鈎蟲卵,但經治療效果不顯。現已2
年餘,腹痛仍發,食納失常,精神日趨委靡,身體羸弱不堪。據上所見,乃脾胃虛寒,食積、蟲積并存也,治宜健脾和胃,驅蟲止痛。處方:焦白術15g,黨參9g,雲茯苓12g,川椒、廣木香各3g,煨肉豆蔻、當歸、蘆荟、川楝子(肉炒)、使君子(煨,分次吞服)、雞内金(微炒)、枳殼各9g,槟榔6g,厚樸2.1g,3
劑,水煎,空腹溫服。忌生冷油膩之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