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及生活習慣,答曰:“煙酒茶、辣椒、葷腥均喜好,且煙酒有瘾,吃飯事小,有時1
天隻吃1
次飯,還不定何時,半夜、上午或下午,吃藥也未按醫生交代,疼了服,想起來了服,或不計時頻服,或忙了忘服。
原因明矣,此患者年輕,病亦不重,為何久治不愈?概括有二:一曰生活習慣、嗜好不良,即是本病重要原因,亦是影響治療的主要障礙,反複發作與之有關。二曰服藥方法,吃藥如打仗,用藥如用兵。兵,不得已而用之;藥,非有病而不輕服,服之必有的而放矢,對證而施方。“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素問·至真要大論》)用藥、打仗必有療程、方案,病變藥亦變,必伏其所主,方得病愈康複,若恣情任意,病不能愈反自傷者,不鮮見矣。
患者年輕體健,唯獨胃傷。治之要法,必先糾正生活習慣,同時謹遵醫囑服藥,方可施方有效。患者恍悟允遵醫囑。遂拟清熱消腫、和胃止痛法,方用黃連解毒湯合金鈴子散加減。處方:黃連12g,黃芩12g,蒲公英15g,酒大黃6g,金銀花15g,葛根24g,川楝子9g,延胡索9g,木香9g,佛手15g,生甘草6g,五靈脂9g。3
劑,1
日1
劑,水煎3
次,早、中、晚食遠服。
5
月10
日二診。患者面帶喜色,雲上藥服後脘腹陡感寬舒,疼痛明顯減輕,飲食知味。囑原方續服3
劑。
5
月14
日三診。患者雲胃痛已止,飲食有增,精神覺爽。“其始則同,其終則異。”
今胃腑積熱已衰,疼痛已止,即應易其治法,以杜其患,鞏固療效。改拟清熱利濕、和胃健脾法,用六和湯合金鈴子散加減。處方:黨參15g,茯苓9g,白扁豆9g,白術9g,厚樸9g,藿香6g,砂仁9g,酒炒黃連9g,木香9g,川楝子9g,延胡索9g,海螵蛸9g,甘草6g,5
劑。上藥服後未見患者再來就診,2
年後見之,患者雲身體現在很好,體重增加,胃未再痛。準備徹底戒掉煙酒。
以上4
例胃脘痛經西醫檢查,病狀不同,中醫辨證各異,因而制訂治則、施用方藥時亦各有别,由于年齡、病程、禀賦、生活習慣等差異,故應在辨病與辨證上認真細緻,方能用藥對證。多年臨床體會,胃脘痛發病率最高,甚至10
歲左右孩童亦不鮮見。這與環境污染,加之膏粱厚味、煙酒過度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俗語雲
“病從口入”,對于胃病而言,最為貼切。故糾正不良嗜好,注意飲食有節尤為重要,切勿單靠藥物治療。
張某,男,22
歲,推土機手。1977
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