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第2頁)

歲,幹部。1990

年8

月2

日首診。患慢性腎炎4

年,住院治療多次,半年前出現尿毒症,繼而腎衰竭,長期治療無好轉。現腰腿酸痛,常低熱,水腫,尿淋瀝不淨,全身困倦,精神不佳,空手上3

樓還得歇息一兩次,無力工作。診視患者面無光澤,舌質暗淡,苔花剝灰膩,六脈細弱,兩尺按之則無。辨證:寒濕下注,腎陽不振。治當溫腎助陽,散寒疏導。方用金匮腎氣湯加味。處方:熟地黃30g,山藥15g,澤瀉9g,山茱萸15g,茯苓15g,炮附子6g,肉桂6g,牡丹皮9g,益智仁9g,炒薏苡仁24g,巴戟天15g,獨活9g,7

劑。

8

月10

日二診。脈細無力,舌質轉微紅,苔滑膩,灰色退。精神稍振,腰腿微輕松。原方續服7

劑。

8

月19

日三診。患者自感病情明顯好轉,已1

周未見水腫。原方加木瓜15g,杜仲24g,續服7

劑。

9

月1

日四診。患者面見潤澤,精神振作。自訴:腰腿酸痛已愈,扛六七十斤重物上3

樓亦不覺累,水腫未再出現,食量增加,上班多日無異常。診其脈緩有力,病續有好轉。原方附子、肉桂、薏苡仁各減半,加杜仲24g,當歸15g,續斷15g,續服14

劑。患者年底來告知:諸症消除,未見反複。此時病已基本控制,為杜後患,再三囑患者不可大意,要謹防感冒發熱,切勿過度勞累,慎食過鹹之物,尤應定期檢查,有病早治,以防舊疾複發。

1992

年正月十九,患者來求診。自訴:因春節至元霄節玩燈太累,以緻元宵節前3

天即感發熱咳嗽,邊工作邊治療,病情日重一日,正月十五已卧床難起,雖經治療仍無效果。診見患者全身輕度水腫,面色灰暗,精神疲倦,脈來細如蛛絲,時代複還,亦似蝦遊,聞其聲斷續而顫,且伴高熱不退,不思飲食,心緒煩躁不甯之狀,乃腎氣将絕之兆也。勉以荊防敗毒湯出入2

劑以辭之(此時已在某大醫院特護病房住院)。後詢訪得知,果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