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術,古時候稱作‘地理堪輿’,仰觀天象,俯察山川水利,覓龍點穴。宋代風水大宗師賴布衣曾來過南山,就住在我們朱家袓先的家中。有天晚上,賴布衣與祖先月下對酌,說出了一個秘密。”父親雙眸眺望遠方,仿佛回到了八百年前的宋代。
“什麼秘密?”寒生追問道。
“太極暈。”父親沉聲道。
“老爹,快說呀。”寒生催促着。
“這是袓上傳下來的。當年賴布衣說,據他觀察,黃山一陽一陰兩條龍脈各向西北東南而來,陽龍直沖西北鄱陽湖而去,陰龍則蜿蜒東南至此地,是為潛龍。黃山為其老袓山,大鄣山為其少袓山,南山為祖山,此地西瞻彭蠡、北眺白嶽、東矚長江,南觑湖廣,雲聚霧斂,氣勢磅礴,龍、砂、穴、水渾然天成,其行走江南數十州縣,未見此風水絕佳之地。那賴布衣一生縱橫江湖,善點怪穴,此番覓龍踏穴,竟于陰龍口處發現一萬年吉穴——太極暈。當時月明星朗,趁着酒興,賴布衣遂帶着袓先夜上南山觀穴……”
“此地必出一代帝王,賴布衣言之鑿鑿。”父親叙述道。
“那當年朱元璋母親所葬之地莫非就是那條陽龍?”寒生推測道。
“不錯,正是那條陽龍,出了大明一代帝王。”父親答道。
“難道兩處都有太極暈?”寒生疑惑着說道。
“賴布衣說這是陰陽雙暈,我想劉伯溫發現的是陽暈,這裡的是陰暈,那賴布衣曾經告訴祖先,潛龍陰暈的能量遠遠超過陽暈。”父親解釋說。
寒生想,自然界的奧秘真的是太多了。
“走吧。”父親繼續沿山間小路前行。
南山背的山坳處,父親停步放下了肩背的工具和物品。
“就葬在這裡吧!”父親說道。
“這裡?”寒生放下布口袋,四下裡觀察一番。
“這裡是龍脊凹陷處,藏風聚氣,中吉之地,反正我們也不想大富大貴,沾點龍氣,後世衣食無憂也就算了。”父親坦然進。
“太極暈在哪兒?”寒生問道。
“安葬好了遺骨再帶你去看。”父親說着開始刨起土來。
天氣晴朗,金色的陽光灑在山巒間,紫氣霭霭,婺水如同一條腰帶蜿蜒于丘陵間,遠處的徽式農舍,白牆灰瓦、小橋流水,一片靜谧。
兩個時辰過去了,父子倆渾身是汗,終于挖好了三個墓穴。父親自背簍裡拿出三隻空瓦壇,與寒生一道将曾袓、爺爺奶奶和母親的遺骨分别放入三隻壇子,扣好壇蓋,再輕輕按輩分年長順序依次放在了三個穴裡。
燒紙錢的時候,寒生哭了。
父親打開一瓶燒酒,澆在了穴前,眼眶也是紅紅的,他什麼也沒說,就鏟下了第一鍁土。
一切都結束了,天邊飄來幾片烏雲,遮住了太陽,大地驟然間暗淡了不少。
“走吧,孩子,該是帶你去看太極暈的時候了。”父親說道。
父親在前面帶路,寒生背着背簍跟在後面。父子倆沿着南山山脊而行。
走着走着,寒生突然眼睛一亮,竟然呆怔在了那裡,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見目及之處的丘陵雖高矮參差不齊,但南山仿佛就是一個中心點,東南西方的丘陵呈輻射狀布局,而且均垂頭朝向南山,回首望去北方天際處,巍峨的黃山一路層巒疊翠如波浪般降下,紫氣霭霭,生氣聚合。
“看到了吧,三面拱拜,八方朝貢,單此山勢足已顯出帝王之氣了。”父親感慨道。
“可南山尾部是一平壩,像是中斷了山勢。”寒生皺皺眉頭。
“千裡來龍,在快結穴時,先束氣過峽,忽然聳起山體,準備結穴,此段山龍形勢稱作‘潛龍過峽’,我倆站着的腳下,正是潛龍的龍頭。”父親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