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頁)

“起來吧。藥怕是都冷了,去熱熱吧,我得趕緊好起來才行。”

“是!”聽到浣碧的話,惠兒笑逐顔開,手忙腳亂地從地上爬起來,顧不上揉揉膝蓋,就端着藥沖向了殿後的小廚房。

這錦繡房,這黃金屋。原以為是救贖,誰料想是牢籠。

浣碧突然想起來幾年前還在甄府的時候的場景。

那是一個秋天,甄嬛坐在雕了木蘭花的窗下讀書,她站在一旁研墨,而流朱則坐在院内的一株楓樹下做針線活。那年楓樹紅得特别美,就像她去世的娘一直壓在箱底的那條繡了鴛鴦戲水的紅蓋頭一樣。

“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别殘妝。舊歡新夢裡,閑處卻思量。”

她聽到這句詩時,也是像剛剛那樣身體一震,似是有一隻蟲飛快地爬過了四肢百骸,讓她的汗毛都立了起來。藏在最深處的記憶一瞬間都被喚醒,她記得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那些日子裡,母親就曾不止一次地念過這一首詩,一遍一遍,直到淚流滿面。而她那時候年紀太小,理解不了,也無法記下這樣長的句子。

“小姐,這句詩很好聽,可否再念一遍?”

“浣碧你倒是難得會在詩書上用心。”甄嬛甜甜笑着,把整首詞又念了一遍。

“這段是女子追憶過去同遊的好時光已然不再,現下兩人分隔兩地,不由感傷。”甄嬛放下書本,看着院中的流朱,“可見世事變幻,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總不是人力可阻擋的。”

“是啊……物是人非,總不是人力可阻擋的,如今水遠山長啊!”浣碧煩悶地閉上了眼睛,用錦被蒙住了頭。

(今兒翻了一下之前的段評。在别人已有的段評下面回複我這邊是沒有提示的,然後發現了有個老是怼我的人在别人的評論下面又起哄。我真的是……(哔——)

那個評論是讨論我寫淳兒要喊林秀為姨娘的的事兒。在此就正好說一下,在江浙等南方地區,是會喊母親姐妹為姨娘的。一般比母親大的喊姨媽,比母親小的喊姨娘。所以劇裡淳兒說要做甄嬛孩子的姨娘,不是因為說她倆是妾室,是因為她比甄嬛小,而且也側面暗示了她應該是個江浙人(畢竟她額娘還善于做糟鵝這種江浙菜),父親是外放到廣東上任做官的。加上我給的人設是淳兒的母親年事已高,所以她會喊林秀姨娘。)

看到自己的醫治卓有成效,衛臨覺得一身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一路疾行回到了太醫院,就向溫實初報告了這個喜訊。

“師父。”衛臨拱了拱手,“不負所托,咱們連夜研制的藥方效果很好,眼下碧答應已經退燒了。學生給她診了脈,除了身體還有些衰弱,整體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

聽着衛臨的回話,溫實初放下手中的藥材,臉上綻放了一個溫柔的微笑:“真是辛苦你了,看來咱們這幾天的努力沒有白費。既如此,我也須得快些到碎玉軒那複命。你這幾天不眠不休也着實辛苦,早點回家歇息吧。”

衛臨低垂的眼簾閃過一絲光:“師父,學生不累。學生還是和您一起去吧,畢竟碧答應是學生一直照顧的,要是莞貴人有什麼問題問起來,學生也好回答莞貴人。”

溫實初沒做多想,點了點頭,開始收拾起自己的藥箱:“隻要你覺得身子能撐得住,能和我一起去一趟自然再好不過。那你稍稍收拾一下,整理一下儀容,不要失了規矩。”

“是。”在溫實初看不見的地方,衛臨暗暗出了一口氣。他也不是信不過自己的師父,這段時間相處下來,他是知道師父這個人并沒有多少的心計,除了會花些心思在那位莞貴人身上,剩下的隻撲在治病救人鑽研醫術上。此行過去,師父可能隻以為是和莞貴人報告,所以沒想着帶自己,但是自己總覺得,這事兒可沒師父想得這麼簡單。

自己的前途,還是得自己去掙,不是嗎?每一步都得腳踏實地,不能存了靠别人的心,不能賭,尤其是對自己這種沒有多少家世的人來說。

溫實初帶着衛臨來碎玉軒的時候,甄嬛正撥弄着手裡皇上新賞的九連環。

“小主,溫大人來了。”槿汐領着兩人進了殿,甄嬛連忙放下手裡的東西,理了理衣裙坐好。

“小主,不負所托,剛衛臨來報告,碧答應已經退燒了。”

甄嬛眼神一亮,面上喜色難掩:“真的嗎?”

“是的。衛臨親身照顧了碧答應幾天,有什麼問題,小主也可以詢問衛臨。”聽到溫實初提到自己,衛臨上前行了個大禮:“微臣太醫院衛臨參見莞貴人。”

甄嬛細細詢問了衛臨幾個問題,衛臨也都一一作答,整個人顯得詳盡且穩妥。

甄嬛心中也慢慢有了計較。

“流朱!”甄嬛對外喚了一聲,“幫我更衣,喊小允子備轎。麻煩兩位太醫稍等片刻,等下我們一起去養心殿見皇上。”

說完這句,甄嬛看着溫實初面上是意外的神色,而衛臨卻是一臉淡然。她面上不顯,心中卻是閃過一絲訝異。

之後的事情進行得比想象中還要順利,看到甄嬛說是研制出了時疫的藥方,蘇培盛立即通報讓這一行人進了養心殿。

見着甄嬛也走了進來,胤禛皺了皺眉,他早就知道太醫院派了人在照顧碧答應,卻不想甄嬛也涉足其中。不過不管怎樣,解決眼下的時疫才是燃眉之急,隻要解決了就是好事,至于如何解決的,是功還是過,那也是後面要去清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