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9頁)

“玉貴人,碧貴人說莞嫔摔倒是你所為,你可有什麼要說的?”宜修撫摸着膝上的白玉如意,

黛玉福了一福:“皇後娘娘,可否容臣妾問碧貴人幾句話?”

見宜修點了點頭,黛玉便轉身看向浣碧:“碧貴人,咱們也就不繞彎子了。想必你會如此指控我,自然也不會空口無憑地站在這裡。既然你說此事是我所為,便不用遮遮掩掩,直接把你準備好的證據拿出來吧。”

宜修垂着眼簾,撫摸白玉如意的手頓了頓,在心裡冷哼了一聲,此前果然是小看這個女人了。

浣碧愣了愣,眼角不自覺地看了坐在上面那個既威嚴又慈愛的女子,又很快收了回來:“玉小主不用掩飾了,你嫉妒莞嫔娘娘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當初你入選,落魄在客棧連賞錢都給不出,是莞嫔娘娘把你接到甄府,還一起學習宮廷禮儀。娘娘當初對你那麼好,連一支發钗都和你輪流帶,還帶你讀書習字。但你一早就嫉妒娘娘家世比你好,也比你更得皇上寵愛。在娘娘懷孕後,你更是從中挑唆,帶着惠貴人一起疏遠了娘娘。女子嫉妒乃是大罪,想來您不會不明白吧?”

說着,浣碧從袖中摸出一方絲帕:“娘娘,這塊帕子是玉貴人所繡,贈與我們娘娘的。玉貴人繡工極好,莞嫔娘娘也甚是喜愛。可後來才發現,這帕子用麝香熏蒸過,若是長久佩戴,則女子不易有孕,即使有孕也容易滑胎。玉貴人父親曾經是做香料生意的商人,她自己本身也在調香一道上頗有心得,想來若是别人贈予的布料,玉貴人不會發現不了吧?如今卻送給莞嫔娘娘,可見玉貴人居心叵測!”

黛玉看着那方帕子,心下一墜。這确實是自己的帕子,上面那幅月下芙蓉的繡圖,一針一線皆是出自自己——可這明明就是當初原主剛入宮的時候不得寵,在宮裡閑來無事,又一心想着與甄嬛交好,在延禧宮裡精心繡出來的帕子。

“玉貴人,這塊帕子可是你贈給莞嫔的?”

黛玉點點頭:“娘娘,這塊帕子還是臣妾剛入宮的時候繡的帕子,贈予了莞嫔以表姐妹之情。”

“既如此,那你就是承認這塊帕子是你的,然後到了莞嫔的手上。”

“是。可畢竟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也不能說明就是臣妾在這塊帕子上做了手腳,熏染麝香。”

“是啊,皇後娘娘,也可能是别人在帕子上動了手腳也未可知。”眉莊見勢不對,連忙開口幫黛玉解圍,“而且那時候莞嫔無寵,玉貴人更是無寵。不管怎樣看,玉貴人都沒有理由要做此事。更何況宮規森嚴,玉貴人又能從哪裡弄來麝香呢?”

“嗯,惠貴人說得有理。碧貴人,你還有什麼其他證據嗎?”

浣碧冷笑,又摸出一方紙箋來:“這個是在曲院風荷找到的,上面寫的盡是玉貴人對莞嫔的怨怼嫉妒之語,還寫了詛咒莞嫔娘娘滑胎,希望六阿哥弘曜可以當太子之類的話。”

宜修擡了擡下巴,剪秋會意,連忙把那張紙送到了宜修面前。宜修看了看這滿紙的污穢之語,高聳的顴骨上都泛起了不自然的紅暈,忙用帕子捂嘴咳了兩聲。

“我看着這确實有些像玉貴人的筆迹,玉貴人,你看看吧。”

想安陵容入宮前并不用心讀書,鬥大的字認識不到一籮筐,字迹自然是不好看的,但也因此反而更容易模仿。

而黛玉為了韬光養晦,未免露了馬腳,在别人面前也不會賣弄才學。就連之前驚鴻舞作畫之時的題字,也隻是粗粗寫了,以貼合原主過去的字迹。隻有在夜深人靜之時,在寫那些要放進匣子裡鎖好的詩句時,她才會認認真真地一筆一劃寫下那無比熟悉的簪花小楷。

黛玉淺笑,鬓邊的米珠蝴蝶也微微顫動,扇動着翅膀:“皇後娘娘,這不是臣妾的字迹。”

“休得胡言,這怎就不是你的字迹了!”浣碧的聲調高了起來,這可是專門找了書法大家模仿了黛玉之前的筆迹,一點點描摹出來的,怎麼可能不像!

“娘娘酷愛書法,紙筆自然是不缺的。臣妾隻要當面寫幾行字,就知道臣妾所言是否屬實了,可否麻煩娘娘安排?”

坐在上面的宜修臉色有些陰沉,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她揚了揚手,繪春很快就搬來了筆墨紙硯。黛玉拿起筆,捏了捏筆尖,随意一想,腦海裡浮現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便直接下起筆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落筆,黛玉吹了吹未幹的墨迹,把紙呈了上去:“娘娘的筆果然不俗,這墨汁也是濃淡相宜,臣妾倒是獻醜了。臣妾進了宮,得皇上垂憐和皇後娘娘的照拂,自覺見識淺薄,便勤于讀書習字,也算小有所成。”

眼前的紙張上,字迹工整秀麗,筆鋒處還略帶了幾分縱情肆意,自然和浣碧拿出來的那一張有雲泥之别。

“你既然說你是勤于讀書習字,那也可能是你辛苦練字有所成就,不代表這不是你之前寫的!”浣碧顯然有些急了。

“碧貴人拿出來的這張紙上既寫了對莞嫔娘娘龍胎的詛咒之語,那自然是近幾個月寫的東西。皇後娘娘是書法大家,想來不會看不出來這兩種字體之間有多大的差異吧?”

其實看黛玉寫出第一筆的時候,宜修便知道這一局又輸了。

昨天甄嬛滾落樓梯本就是臨時起的意外,但事已發生,不借此把事情推到誰的身上,豈不是浪費了這麼好的機會。

眼前站在殿中的黛玉有子有女,又即将封嫔,雖然說家世低了些,可若六阿哥長成,難保不會威脅到三阿哥弘時繼承大統之路。若是能把她拉下水,莞嫔這胎也算死得“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