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她環視一圈,與每位小朋友的眼神進行短暫接觸。
“我和你們的爸爸媽媽說好了。”
“隻要你們在這裡吃完早餐,午餐和晚餐,再吃點好吃的零食,睡個舒服的午覺,陪老師們玩玩遊戲,你們的爸爸媽媽就會在太陽落山前接你們回家。”
給出承諾後,大部分小朋友都安定了。
但還有少部分的
鄧園長也不慌,因為話還沒說完。
她特别看了一下那些還是很不情願的小朋友,繼續道:
“隻要你們完成了這些事,作為獎勵,回到家,你們的爸爸媽媽就會把小風車給你們,這是對乖孩子的獎勵。”
本來小風車沒有多好,但是從衆心理,再加上延長期待效應。
其他小朋友都覺得好,但又得不到,這使得小風車的誘惑力特别大。
“大家會當個乖孩子的吧?”鄧園長問。
“會!”其中一個小孩子回答。
隻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聲音也錯錯落落的響起。
像是在玩某種遊戲,小朋友們臉上都帶着笑容。
入園第一課,結束。
有了這樣一個環節,家長和孩子們告别時也有了更多理由。
不再會出現類似哄騙孩子留在這裡,以上廁所為由偷跑的情況。
不傷害孩子信任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契約意識——
如果你做到了答應我的事,我也會給予你所承諾過的東西。
重要意識的培養,用一個小風車解決了。
道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