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新的制度有問題,那你拿出來一個沒有問題的啊。
若是拿不出來的話,那不就是,隻能使用這條制度?
既然這樣,就算此制度有再多的弊端,又能如何?該使用不還是要使用?
思索間,朱允炆便言道:“沒想到皇弟如此博學。”
“既然皇弟認為此制度存在隐患,不認同為兄和戶部所制定的方案,那麼想來皇弟應該是有更優解的方法了。”
“不妨說來聽聽,也算是為皇爺爺解憂了。”
朱允炆說完後,朱允熥不禁擡頭看了一眼自己這個二哥。
看起來,朱允炆還是有腦子的。
不是個簡單的人物。
這番話可謂說的是滴水不漏,很有水平。
首先,誇贊他博學。
這樣的話,再加上他否定這方案,同時他又‘博學’,那麼不拿出來一套合适的新制度,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還加了一句‘替皇爺爺解憂’,這話言外之意就是,你為了替皇爺爺解憂,怎麼也得想出來個辦法。
不然的話,你就是在難為皇爺爺,畢竟這新的歲祿制度已經确定好了,你卻出來挑三揀四的,而現在歲祿之事又不得不解決,你讓皇爺爺怎麼辦?
你給皇爺爺找的麻煩,你不解決?
還有一點,讓朱允熥感覺到了朱允炆的厲害,朱允炆話語中有一句是‘為兄和戶部制定的方案’,這一句話就把朱允炆和戶部捆綁在一起了。
有點東西。
雖然後世人總認為,朱允炆愚蠢,但真正融入到這個時代,會發現能在曆史上留下姓名的,沒有幾個真正的蠢貨。
一個個肚子裡面能裝下八百個心眼子!
“我,自然有着更合适的制度方案。”
朱允熥緩聲道。
嗯?
這下子輪到朱允炆不會了,甚至朱允炆都感到擔憂起來,該不會這個家夥真的有更好的方案了吧。
真若是這樣的話,
這次比拼,他還真的不如朱允熥了!
不,不可能。
朱允熥的老師是陳南賓,目前擔任翰林院學士,根本不涉及到戶部的任何事情,陳南賓也不可能提前制定好了,更完美的‘公侯歲祿’制度交給朱允熥,讓朱允熥今日拿來使用啊。
至于朱允熥自己臨陣思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