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勳貴們所獲得的俸祿已經定下了,并且這俸祿持續了整整十五年,這代表着這十五年以來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年領取這麼多俸祿了,因此他們的日常花銷和使用,也是按照這些俸祿來計算的,可皇爺爺若是突然削減俸祿的話,那麼勳貴們勢必會‘轉嫁負擔’!”
轉嫁負擔!
這四個字,讓朱元璋臉色頓了頓。
“勳貴們為彌補祿米損失,從而加重對封地佃戶的剝削,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量流民的出現,這些流民很多都是因勳貴盤剝所緻。”
在朱允熥看來,這新的公侯歲俸制度,完完全全就是扯淡,是失敗的制度。
朱元璋試圖用歲祿制度既保證勳貴基本忠誠,又防止其坐大,卻忽視了人性逐利本質,反而迫使勳貴尋求體制外資源。
更是缺乏彈性調整機制,因歲祿标準僵化,未随通貨膨脹調整。洪武年間米價上漲三倍,實際購買力下降足足五成!
這麼說吧。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五年确定公侯歲祿,本質是通過經濟手段重構權力格局的政治行為。
短期看來,确實是削弱了勳貴集團的經濟基礎,為朱允炆繼位掃清障礙。
但長期來看,這一政策因卻完全忽視了人性的需求,更是缺乏彈性調整、也沒有配套監察部門,若是真的這麼做了,恐怕會加劇統治集團内耗、催生系統性腐敗!
“咱,還真的沒有想過這麼多隐患”
朱元璋手指敲打着面前的桌案,陷入深思,沒想到這新的‘歲祿制度’,竟有如此多的不足和隐患?
他怎麼就沒有看出來呢?
若是真的按照這麼下去的話,那就是逼迫勳貴們貪污腐敗啊。
“郁新,你們戶部商讨出來這方案,沒有察覺到如此多的隐患嗎?”
朱元璋看向郁新詢問道,戶尚書郁新聞言立刻冷汗直冒,他們确實沒有察覺到這麼多的隐患啊。
朱允熥殿下所說的,盡皆是事實!
實際上,這件事情他們反複商讨一個多月,就是在察覺哪裡有纰漏,亦或者是隐患,直到最終覺得此制度完美,他這位戶部尚書這才拿來交給陛下的。
可誰能想到。
三皇孫朱允熥殿下,一眼就看出來了其中的諸多弊端和隐患了呢?
這個時候,輪到朱允炆說不出來話了,他面色依舊裝作很平靜,那瞳孔中卻隐隐露出駭然之色,他這個三弟不是從小就不喜歡讀書麼?
怎麼可能,懂這麼多?
現在這麼一對比,豈不是他不如朱允熥了?
現在該怎麼辦?
思索間,朱允炆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既然你朱允熥認為此制度有隐患和纰漏的話,那你就是認為這新的公侯歲祿制度不能拿出來用咯?
而現在公侯的歲祿問題确實很嚴重,總不能不解決和處理吧?
你認為新的制度有問題,那你拿出來一個沒有問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