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禀皇爺爺。”
“依照孫兒的看法,首先就是讓核實基層官員,也就是台州的知府、知縣所彙報的蝗災範圍、農作物損失、饑民數量等是否準确。”
“然後,此事當由戶部主導,戶部負責統籌赈災,提出錢糧調撥方案,并會同工部,負責組織滅蝗、都察院監督官員等,制定應對措施。”
“今日朝會上,就可以禦前議定,徹底敲定赈災的一系列流程,若皇爺爺同意,則需要親自批示赈災方案,以體現皇爺爺重視民生的治國理念。”
說了這些後,朱允熥神色平靜,将具體的蝗災赈災步驟說了個清楚。
“派遣工部主事或員外郎赴災區,組織百姓以‘掘溝埋蝗’、‘火焚蝗卵’等法滅蝗;同時需要地方動員,讓知府、知縣督促裡甲長動員民衆參與滅蝗,朝廷提供工具并記錄勞役以抵稅賦。”
“接下來是開倉赈濟,使預備倉放糧,我大明朝早已經在數年前在全國各地建設‘預備倉’,戶部下令浙江布政使司開台州預備倉,按‘每戶每日一升’标準發放赈糧。”
“孫兒現在并不知曉,具體災民數量,因此也無法确定具體的調撥數額,若台州災民約五萬戶,每日則需五百石糧,持續三個月約需四萬五千萬石,若按照此數量來赈災的話,戶部可從鄰近州府常平倉調糧補充。”
“在赈災期間,孫兒想請皇爺爺減免賦稅,蠲免稅糧,免除台州當年田賦,或允許分三年補繳;同時停征徭役,暫停征發災區民夫,避免民力枯竭,如此才能達到穩定民生的作用。”
朱允熥詳細說着具體赈災的過程,朱元璋眼神不自主的看向他,雖然朱元璋面色依舊平靜,可卻聽得津津有味。
這赈災的方法流程,朱允熥所說的可是一字不差啊。
這東西可不是死記硬背,就能背下來的。
因為蝗災不可能隻在台州出現,大明朝建國二十五年,很多地方都出現過蝗災,每個地區的赈災方法和流程,都不相同。
所以朱允熥能說出來這麼多,必然是其臨時想出來的,而并非是提前準備好的,這是讓他朱元璋最感到滿意的地方。
“就這些了麼?還有沒有?”
朱元璋似乎沒有聽夠,讓朱允熥繼續講,朱允熥也沒有猶豫,接着道:
“除了這些之外,剩餘的就是平抑糧價了,官府以常平倉存糧平價售糧,打擊奸商囤積居奇;還有以工代赈,組織災民修水利、築道路,按勞發放錢糧。”
其實赈災的基本流程就是這樣的,朱元璋對于官員貪污的事情處罰格外嚴厲,而往往赈災是官員們貪污的最好時機,這也就導緻洪武朝赈災流程已經成為一個體系了。
“官員們,如何派遣?”
朱元璋詢問道。
整個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們就看着這對爺孫倆,這個時候商量起來了具體的赈災方案和步驟,他們面面相觑,看來陛下這是對三皇孫朱允熥殿下越來越滿意了啊。
唯有朱允炆,臉色黑的吓人!
怎麼,朱允熥連這個都懂?
朱允熥明明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啊,更何況赈災的事情也不會記載到聖賢書中,赈災的流程和具體方法,朱允熥是從哪裡得知的?并且還記得如此清楚?
反觀自己。
根本摸不到頭腦,不清楚到底如何赈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