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摸不到頭腦,不清楚到底如何赈災!
自己,真的要被朱允熥給比下去了!
“官員們如何派遣,這個孫兒也有想法,在孫兒看來,應該由朝廷派遣欽差禦史最合适不過,都察院派遣巡按禦史或監察禦史赴台州監督赈災,确保錢糧發放公正。”
“亦或者是戶部專員,由戶部侍郎或郎中攜帶赈災錢糧赴浙江,協調地方執行。”
“至于地方官員方面,布政使、按察使都要共同督辦赈災,布政使司負責錢糧調配,台州的知府、各縣知縣直接執行赈濟,裡甲長登記災民并分發物資。”
說到這裡,朱允熥覺得索性自己都說這麼多了,不如就在這朝會上,把台州赈災的各項标準具體定下來,畢竟早一日定下了赈災标準,錢糧也能早一日的調派到台州那邊去。
讓百姓們能盡快的渡過災情,有飯吃,有地方住。
“根據我大明朝的《赈濟令》,此次台州蝗災,應按照大口日給米五合,小口三合的标準發放赈災糧食。”
“銀錢補助方面戶部從太倉庫撥銀,或截留浙江當年部分稅銀,發放标準為每戶赈銀一到二兩,用于購買農具、種子。”
“等到災情控制的差不多了,就需要盡快讓台州恢複生産,由工部指導修複水利,布政使司提供種子、耕牛借貸,最後奏報核驗,巡按禦史回京後向朝廷彙報赈災成效,戶部審計錢糧使用。”
朱允熥把詳細的赈災流程說了一番。
朱元璋忍不住拍案叫好。
“好,好,好!”
“咱的乖孫,真的是憂國憂民啊!”
朱元璋沒有吝啬誇贊之詞,這讓文武百官們心中也有了一個譜,看來這場奪嫡之戰,三皇孫朱允熥殿下的勝算越來越大了啊。
朱允炆,則低着頭,眼神冰冷!
也就是這個時候,右佥都禦史吳倫,看準時機,站出來言道:
“陛下,不妨令翰林院學士練子甯、戶科給事中卓敬、兵部郎中王德,負責主持台州蝗災之事。”
吳倫今日朝會的目的,就是負責想辦法讓朱允炆、朱允熥的屬官們,參與到台州蝗災之事。
原本還在想,用什麼理由呢。
可沒想到,今日商議台州蝗災之事,陛下忽然考校兩位皇孫,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三皇孫朱允熥能力如此之強,很快就拿出來了一套赈災的方法。
這簡直就如了他的心願,他正愁該怎麼讓兩方的人馬參與到此事中的,眼下既然朱允熥提出了赈災的方法,那讓朱允熥的屬官參與到其中,很合情合理吧?
同時,朱允炆這邊,因為朱允炆未能像朱允熥那般,及時回答出治理蝗災的方法,這導緻在皇嫡之戰中,朱允炆落後了一籌。
這種情況下,朱允炆和其手底下的官員必然需要想辦法補救,眼下派人到台州之地赈災,自然也符合朱允炆等人的想法,吳倫這個時候能肯定,練子甯等人不會拒絕的。
練子甯是洪武十八年的進士,踏入仕途以來始終在翰林院修撰,是目前朱允炆手底下的文官。
卓景是洪武二十一年的進士,擔任戶科給事中至今,負責檢查戶部錢糧和稅務,論官職的話,赈災的事情也由卓景負責,再加上卓景和黃子澄等人關系不錯,也是朱允炆這一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