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1頁)

朱允熥的話音剛剛落下。

文武百官便是一驚。

他們沒有聽錯吧。

三皇孫殿下有永絕蝗患的辦法?

這不可能。

蝗患發生,乃是天災,自古以來隻能被動接受,實際上曆朝曆代都想過徹底治理蝗患的辦法,更是付出過實際行動,但最終都失敗了。

你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言之鑿鑿的稱能治理蝗患,開玩笑呢?

立刻就有大臣出來反駁了,而這位大臣身份很特殊,他是當今的驸馬都尉之一,甯國公主驸馬梅殷。

梅殷雖然僅僅隻是個驸馬,但卻自幼讀書,學文不凡,當世很多人稱其為‘儒宗’,他出列看向朱允熥道:

“三皇孫殿下,治理蝗患乃至徹底清除,并非是小事,曆朝曆代都曾做過蝗患治理之事。”

“東漢桓帝至靈帝時期,中原地區連續爆發大規模蝗災,史載“蝗蟲起,百姓大饑,人相食”,因此彼時的漢朝朝廷下令地方官員組織捕蝗,但卻缺乏統一協調,又因迷信盛行,朝廷以祭祀‘蝗神’為主,地方豪強借機囤糧。”

“最終,此次治理蝗患失敗了。”

“我曾翻閱漢朝史書,也總結出了失敗的原因,但凡出現天災都勢必會出現人禍,漢朝治理蝗災之時,地方官員虛報捕蝗成果,赈災糧被貪污,同時就算這群官員不貪污的話,僅靠人力撲打,也難以應對蝗群遷徙。”

驸馬都尉梅殷所說的,是東漢時期治理蝗患的失敗案例,這可謂是個典型的案例。

再加上那時戰亂疊加,黃巾起義誕生後,朝廷無暇治蝗,形成蝗災、饑荒、流民、起義的惡性循環,最終蝗災持續數十年,加速東漢政權瓦解,為三國亂世埋下伏筆。

若是說,當時朝廷不耗費大量的财力物力治理蝗患的話,或許東漢還能再延續一段時間。

随着驸馬都尉梅殷剛剛說完,又出列一位大臣,這位更加了不得了,其是當今的禮部郎中,黃觀。

也是大明朝建國以來,首位‘連中三元’者。

和梅殷一樣,黃觀侃侃而言:“三皇孫殿下可否知曉,唐德宗貞元元年,關中蝗災之事?”

“那一年,關中地區連年蝗旱,蝗群‘飛蔽天日,所過赤地’,當時宰相盧杞建議‘蝗乃天災,人力難制’,反對捕殺;可當地亦然有大量百姓采取諸多方法,抵制蝗災,但最終依舊失敗了。”

“結果次年就爆發‘泾原兵變’,叛軍攻入長安,德宗出逃,唐朝中央權威進一步衰落。”

“蝗患乃是天災,非人力所能抵禦之,若妄圖治理蝗患,或許會使朝廷損失大量錢糧,這後果不是我們所能接受的。”

黃觀話裡話外的意思很明顯。

這蝗災,若是沒有一定能解決的方法,切勿拿出來,不然的話會使得朝廷這些年來所積攢的錢糧消耗一空。

方才朱元璋要求的是徹底解決蝗患的方法。

說實話,若是普通方法,他們也能拿出來,但這徹底解決,卻太難了。

而朱允熥年紀輕輕,雖然是天潢貴胄,但蝗患之事太大了,他們不信朱允熥能拿出來真正完美的蝗患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