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頁)

“孫兒發現,這些年來殿閣大學士制度,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着嚴重的弊端,其中人才選拔堪稱困境了,由于殿閣大學士皆是五品官職,這就導緻其難以吸引高官,皇爺爺又多選老邁文人,譬如昔日的宋讷、吳沉等大儒,他們缺乏政治經驗,導緻殿閣大學士們往往很難處理重大事務,同時大學士多由皇爺爺親自選拔,強調“忠誠”而非能力,譬如洪武十三年誅胡惟庸後,皇爺爺所任用的朱善等多為文學侍從,缺乏治國才幹,這使得殿閣大學士制度,更是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說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朱允炆聲音持續,繼續道:

“殿閣大學士制度,目前其實已經造成了官僚體系的割裂與低效,皇爺爺昔日廢除丞相後,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但皇爺爺難以獨自處理全國事務,大學士又無權協調,導緻政務積壓;同時這也會造成部門推诿加劇,刑部、戶部等争議事務因無中樞協調,常陷入扯皮。”

“皇爺爺還記得一件事情嗎,就發生在前不久,戶部與工部因漕運分工争執,皇爺爺不得不親自裁決。”

這件事情,朱元璋可記得清清楚楚,因為工部和戶部因為漕運分工所發生的争執,就發生在朱标薨逝前的半個月。

具體此事,其實應該是由殿閣大學士們亦或者是他負責的,但他設立殿閣大學士的目的,就是讓這群人幫助皇帝分擔任務。

而最終,殿閣大學士們因為權力不足,根本協調不了這件事情,最終戶部和工部鬧到了他那裡去,最終還是他拍闆決定的。

這可謂是殿閣大學士制度存在問題的典型案例了,思索間朱元璋臉色漸漸認真了起來。

他沒有說什麼,看着朱允炆,那樣子很明顯是想繼續聽下去。

“目前因為皇爺爺還在,這些問題雖然已經存在了,但不會太過于激烈,可如此這樣下去的話,漸漸的内閣與六部矛盾将會愈演愈烈,到了未來,大學士與六部權責不清的遺留問題,可能會導緻内閣與六部尚書産生激烈的黨争。”

“也是因為殿閣大學士制度,導緻大學士們權力不足的原因,孫兒調查了自洪武十五年至今,各地地方官員貪腐案件的情況,發現數量激增,這也是因為中樞缺乏協調的原因,反貪過度依賴錦衣衛,破壞正常司法。”

朱允炆說了這麼多,朱元璋也算是明白了。

殿閣大學士制度,還真的存在不少問題。

簡單的說,就是集權與效率的矛盾,廢除相權後,缺乏專業化、制度化的決策機制;然後就是人治與制度的沖突,若是依舊這樣下去的話,那麼殿閣大學士制度可能會過度依賴皇帝個人能力,一旦君主昏庸或怠政,國家就會陷入癱瘓轉台。

以及最重要的,殿閣大學士權力缺乏合法性,大學士既無相名,亦無相權,卻承擔近似丞相的責任,導緻中樞長期權責失衡。

思索至此,朱元璋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

“你們覺得,這些問題是否存在?”

文官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能聽出來陛下這語氣并非是問責的,也沒有代表着其他話外的意思,單純的就是想問問他們,殿閣大學士制度是否真的存在這些問題。

随即,就有文官站出來言道:

“啟禀陛下,依照二皇孫殿下所言,這殿閣大學士制度确實問題不小,若二皇孫殿下能拿出來适合的制度,或許可以考慮更換。”

“我覺得,也存在不少問題。”

“二皇孫殿下真乃神人啊,此制度持續了十幾年,我等臣子們都沒有看出來問題所在,可二皇孫殿下卻能看出來,并準備提出更加合适的制度,有二皇孫在,我大明朝恐怕也要步入盛事了!”

不少文官站出來,力挺朱允炆的話,其言語中除了贊同朱允炆所說的話外,也有着不少誇贊稱頌朱允炆的意思,似乎朱允炆多麼多麼了不得一樣。

朱元璋倒是沒有在意這些話,他看了看朱允炆,說道:

說說你的内閣制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