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5頁)

就因為這大明寶鈔的諸多問題,使得明朝的經濟亂的一塌糊塗,不但長時間通貨膨脹與财政混亂,更是造成了惡性通脹,讓民間财富不斷蒸發。

百姓們也跟着遭殃,商人拒收寶鈔,但朝廷仍強制征稅、發俸用鈔,導緻民間實際稅負激增,底層民衆财富被變相掠奪。

最終,市場交易癱瘓,經濟倒退,甚至民間已經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盛行的時代,寶鈔失去信用後,民間回歸實物交易,如米、布、鹽,商業活動萎縮。

白銀再次私下流通,盡管朝廷禁止,但白銀因價值穩定成為實際貨币,導緻官方貨币體系名存實亡。

大明朝的财政體系也因此徹底崩潰,官府收稅時名義上要求寶鈔,但實際價值極低,導緻财政收入銳減,朱元璋制定的俸祿制度更是徹底失效,官員俸祿以寶鈔發放,實際購買力暴跌,加劇貪腐,明朝中後期大名鼎鼎的海瑞,他擔任知縣的時候,月俸僅值一兩白銀。

一兩白銀,都不夠一個月吃飯的!

民怨沸騰、階層矛盾激化、百姓負擔加重,社會動蕩,種種問題也相應而生。

朝廷為彌補寶鈔貶值,提高實物稅,農民不堪重負,流民增多。

因防僞差,民間僞造寶鈔成風,朝廷嚴懲,反而激化官民對立。

商人階層受打擊,商業萎縮,商人交易時被迫接受貶值寶鈔,利潤被侵蝕,許多富戶破産,寶鈔的失敗讓民間對朝廷信用徹底失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還有一個,讓朱允熥堅持要更改大明寶鈔制度的原因,那就是因為寶鈔的貶值,官員腐敗加劇。

官員實際收入驟降,被迫貪污受賄,譬如‘火耗’‘淋尖踢斛’等陋規出現,這種形式長時間積累下來,百姓們怨念會越來越深,最終王朝一旦衰落,百姓們長期以來的怨念和憤懑就會融彙,化為熊熊大火,将腐朽的大明王朝淹沒!

無論出于何等原因,朱允熥都勢必要改革大明寶鈔。

“若皇爺爺願意改革大明寶鈔的話,孫兒自願退出皇太孫的争奪中,把這位置讓給二哥朱允炆。”

朱允熥道。

當然了,他可不是真的想把位置讓給朱允炆。

經過自己的種種表現,再加上自己合法的正統皇嫡長孫位置,以及背後大量的淮西武将支持,現在可不是他一句話,說讓就能讓的。

皇爺爺朱元璋,也産生了猶豫。

這隻是他的以退為進的方法而已,既表現出自己關懷王朝已經崩潰的大明寶鈔制度,又表明自己僅僅是為了大明朝更好而已,并非出于私心。

不過,朱允熥其實知曉,他這點小心思,朱元璋是能看出來的。

但。

看出來又能怎樣?

他的初心不管如何,最終确實是讓大明朝更好了。

“這寶鈔制度,可不是那麼輕松就能改革的。”

“若有辦法的話,咱早就改革了。”

朱元璋看向朱允熥,随即他微微歎息了一聲,”實際上,這大明寶鈔的問題咱何嘗看不出來,但木已成舟,現如今寶鈔制度已經徹底亂了,根本無法改變了,咱也沒有合适的辦法,隻能讓其繼續這樣下去了。”

“漸漸的,大明寶鈔也就消失了。”

聽完朱元璋的話後,朱允熥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在他看來,朱元璋這完全是擺爛、躺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