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1頁)

相當于徹底終結了草原異族對大明朝的危害!

而不想,則是因為一旦此次攻打北元,父皇不願意讓他們參與到其中呢?

這很有可能。

他們本身就在奪嫡,若是一旦掌握了兵權,這還得了?

同時,若是他們真的無法參與到其中的話,那麼這群淮西将領們真的徹底擊潰瓦剌和鞑靼的話,不少人立下軍功,或提升爵位、或提升官職、或獲得賞賜,這都代表着朱允熥的力量獲得了提升。

贊同和反對,兩種想法在三位藩王心中湧動着,他們此時也不知道該支持哪一方。

朱允炆這邊,自然是反對了,不過他也沒有站出來說什麼,因為該說的,文官們已經說的差不多了,他就靜靜的等待着結果就好。

可朱允熥卻不這麼想了。

他清楚,若是真的由藍玉等武将們徹底攻克鞑靼和瓦剌的話,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好處。

還有。

這兩部,未來也确實是個大害!

曆史上,就因為這瓦剌的崛起,對大明朝造成了不可逆的創傷,也就是土木堡之變。

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南下,在土木堡全殲明軍主力,俘虜明英宗朱祁鎮,兵臨北京城下。

若非于謙力主堅守,明朝可能早就滅亡了。

還有鞑靼的長期襲擾,導緻庚戌之變發生。

鞑靼首領俺答汗突破長城防線,直逼北京,焚掠京畿八日,明朝被迫妥協。

此戰暴露明朝邊防虛弱,迫使隆慶年間開放互市以求和。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小規模、持續的劫掠,蒙古騎兵常年襲擾山西、陝西、遼東等地,燒殺搶掠,導緻邊境凋敝,他們使得大明朝的經濟被破壞,又掠奪财富與貿易控制,還有人口與牲畜的掠奪,蒙古人常擄掠漢民為奴,劫走牛羊馬匹,使邊境民生困苦。

茶馬貿易也被壟斷,甚至被勒索,明朝依賴蒙古馬匹,瓦剌、鞑靼常以戰馬要挾,擡高價格或斷供,隆慶和議後,明朝被迫每年賞賜俺答汗白銀十萬兩,以換取和平。

說是賞賜。

可這就是賠款啊!

就因土木堡之變的誕生,大明朝的皇權徹徹底底的被削弱,邊防困境也因此産生,皇帝被俘的奇恥大辱,徹底的烙印在了整個大明朝。

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威信大損,景泰帝與英宗争位,朝局動蕩!

也因此,邊防體系的崩潰,衛所制逐漸廢弛,邊軍逃亡嚴重,九邊防線形同虛設。

明末李自成起義時,邊防軍已無力抵抗内外夾擊,間接導緻女真崛起!

明朝長期被蒙古牽制,未能全力遏制建州女真,最終被清朝取代!

就因為未能即使的徹底清理掉瓦剌,瓦剌的土木堡之變差點滅亡明朝,鞑靼的襲擾使邊境凋敝,财政枯竭,最終邊防虛弱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洪武時期,始終未能徹底解決蒙古問題,反而被其拖垮,成為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在,面臨着是否攻打瓦剌和鞑靼,自然是必須要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