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頁)

立刻就有武将陸續站出來言道:

“陛下!自捕魚兒海大捷後,北元殘部四分五裂,鞑靼、瓦剌尚未合流;今探馬奏報,其部落相互攻伐,馬匹羸弱,正宜乘此天賜良機,發兵直搗漠北!若待其休養生息,複為邊患,則悔之晚矣!”

涼國公藍玉,第一個站出來言道。

他這麼說,是有道理的。

蒙古諸部因汗位空懸内鬥不休,鞑靼鬼力赤與瓦剌猛可帖木兒互不相服。

去年冬雪嚴寒,漠北牲畜更是凍死甚多,今春必缺糧草,戰力大減。

若是真的主動攻伐北元部落的話,勝算還是有的,并且很大。

定遠侯王弼,也出言反對文官的建議。

“九邊将士日夜枕戈待旦,然防不勝防。去歲遼東遭掠七次,大同折損軍馬千匹。若隻固守,虜必得寸進尺!臣請率精騎十萬,分三路出塞:一軍自居庸關趨克魯倫河,一軍自大同掃陰山,一軍自甘肅截瓦剌歸路,必使其百年不敢南顧!”

王弼的意思是效仿漢武帝漠北之戰,以快速騎兵分割包圍,避免持久戰,然後焚燒漠南草場,迫蒙古人遠遁,仿唐代李靖滅突厥之策。

這樣的話,攻打漠北必然勝券在握。

“昔年陛下提三尺劍驅除胡虜,今天下承平,然朝鮮、安南諸國使臣入貢時,猶問‘蒙古可尚在?’若不一舉蕩平,何以彰大明赫赫天威?臣等願為先鋒,擒其酋首獻俘太廟,使萬邦知中國有真主!”

武定侯郭英也随即出來言道。

攻打北元,立下戰功,這種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同時,這也是在增加他們武人的能量。

因為現在是奪嫡期間,他們這邊力量強大一些,朱允熥獲得皇太孫之位的可能性就大一些,現在誰看不出來,除了朱允炆外,秦王、晉王、燕王等人也對于這儲君之位蠢蠢欲動?

朱元璋面對武将們這些發言,倒是并未立刻回應,而是默不作聲,這個時候文官們有人出來反駁。

“陛下!自洪武開國以來,北征、築城、遷民,國庫歲入已耗其半。今若再舉大軍遠征漠北,糧饷轉運萬裡,必緻江南稅賦倍增,小民不堪其苦。昔漢武帝窮兵黩武,終緻海内虛耗;隋炀帝三征高麗,而天下土崩。願陛下以史為鑒,先固國本,徐圖後舉!”

這也是不争的事實。

目前朝廷确實缺錢。

洪武二十四年戶部奏報,北征軍費已占歲入四成,若再增兵,恐緻寶鈔貶值、米價騰貴。

江南水患未平,松江、蘇州等地已有流民,若加征‘剿饷’,恐激民變。

“胡虜之患,不在其勢大,而在其飄忽。今瓦剌僻居阿爾泰,鞑靼遊牧克魯倫河,縱發兵三十萬,彼若避戰遠遁,我軍空耗錢糧,徒勞往返!況漠北苦寒,九月即雪,若師老糧盡,恐重蹈曹彬岐溝關之敗。不若繕甲固邊,以逸待勞!”

“方今諸王就藩未久,雲南土司時叛,倭寇屢犯浙閩。若傾國北伐,一旦西南烽起,或藩鎮有變,何以制之?昔唐玄宗西征吐蕃,而安祿山乘虛入寇。陛下聖明,當以社稷為重,不可輕擲乾坤于一戰!”

武将們有贊同攻打北元的理由,文臣們有反對攻打北元的理由,一時間朝堂上就這麼争吵了起來,聲音格外喧嚣。

朱元璋依舊就這麼靜靜的看着,誰也不清楚他現在究竟在想什麼。

而秦王、晉王、燕王三人,心中則各有想法。

他們既想攻打北元,又不想。

想攻打北元,是因為此次攻打北元一旦他們也能參與到其中,甚至率領一支軍隊掃蕩元廷,擊潰鞑靼、瓦剌部的話,那這功勞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