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
這是改變冷兵器時代的重要火器!
可以說,有了大炮,草原上的騎兵想要攻克中原王朝的山河之門,變得無比困難。
在這個時代,若是有強大的大炮,就足以笑傲全世界!
朱允熥清楚,大炮不僅僅在防禦時有用,在進攻時更加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在陳鐵山的帶領下,朱允熥陸續查看了一下當下大明朝的主流大炮。
現如今,大炮體系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野戰主力炮。
顧名思義,專門用來打野戰的。
最著名的就是碗口铳了,和名字一樣,這種大炮炮身比較短,炮口類似倒扣的碗,所以被稱之為碗口铳。
碗口铳戰術用途,通常是架于四輪木車上,發射霰彈,殺傷沖鋒敵軍,射程約一百五十步。
第二種,城防重炮。
也就是大将軍鐵炮!
聽名字,就知道不同凡響。
這種大炮長足足兩米,口徑寬而大,重量更是驚人,足足達到了千斤左右,若想要發射這種級别的大炮,每次至少需要十個人共同操作,一旦發射,聲音能傳蕩周圍十裡,在這個時期堪稱毀天滅地的武器。
其彈藥,為實心石彈,重量大約二十年,亦或者是火藥包,射程比碗口城多了一倍,能達到三百步左右,是專門用來防守城牆的。
就是因為這大将軍鐵炮的誕生,導緻蒙古騎兵遲遲不敢真正的大規模攻打中原王朝。
轟的一聲大炮發射,至少能炸死上百名士兵,這威能可想而知,雖然幾百個人并不算什麼,但這威懾性實在是太強了。
古代戰争,兩軍對峙,若是某一方出現一位蓋世猛将,策馬縱橫間在萬人群中如無人之境,都會大大的增加這一方的士氣,更何況這種毀天滅地的大炮了。
不過這種大炮威力強是強,但太過于沉重了,根本不适合用來攜帶前往漠北和草原決戰,再加上其散熱性慢,發次一次至少需要冷卻半個小時。
實際上,大炮類火器,并非是所有火器名字中都帶着‘炮’,比如手把銅铳,這種采用分段鑄造法打造的炮類火铳,既兼具了威能,又能随身攜帶,始終是大明朝對外戰争的利器。
剩餘比較有名的,就是百子連珠炮了,這種大炮使用的是多管螺旋式的發射方法,代表着明朝洪武時期大炮的巅峰,可惜其有一個緻命的缺點。
這種大炮,在實戰中無法做到同步。
比方說,同時尊百子連珠炮發射,第一尊發射完後,剩餘的九尊和這一尊大炮,并非是同時的,可能間隔幾個呼吸,甚至更長時間,這在實戰中太影響威力了,畢竟大炮這東西同時發射,才能造成毀滅性殺傷力。
通過這一圈的查看,朱允熥差不多也看出來,現如今的大炮雖然單方面性能不錯,但并不全面,而且它們基本上都不能用來征讨草原上的異族。
各有各的缺點。
現如今草原上的異族騎兵戰術已經再次變幻,能應付得了大明朝現在的火器了,那麼自然而然大炮的技術必須需要更換。
“現在看來,新型大炮的要求還挺多。”
“首先要确保威能,威力若是不夠的話,還不如讓士兵們攜帶火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