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孫兒知道被封為吳王代表着什麼,但孫兒所做出的種種貢獻,難道沒有資格被封為吳王嗎?”
“為什麼皇爺爺,要吝啬這個王位,按照法統我是皇太孫,也有資格被封為吳王啊。”
朱允熥面對着朱元璋,和朱元璋對視着,那眼神中沒有絲毫的閃躲,再次道:
“我知道皇爺爺的擔憂,皇爺爺是認為若是這吳王之位給了我,會讓我得到江南地區的大量資源,從而和朱允炆分庭抗禮,從而使得奪嫡之争更加激烈。”
“但就算不給我吳王,奪嫡之争就不激烈了嗎?這皇儲之位現在到了這種地步,就是需要争,唯有争才有機會,孫兒敢要吳王的位置,恰恰證明孫兒就是一個敢争的人,當年皇爺爺面對元末大世,飯都吃不起了,不也是選擇的争麼?若是當年皇爺爺不争的話,恐怕皇爺爺早就餓死了,亦或者被流寇所殺,而皇爺爺當年争了,這才最終創造了我大明江山。”
“我朱允熥是皇帝朱元璋的孫兒,是已故太子朱标的子嗣,我身體裡流淌着的是老朱家的血,我本身就繼承着皇爺爺的思想,我自然而然也要效仿皇爺爺當年的所作所為,皇爺爺能争,我這個孫兒也要争,若是我身處于奪嫡之戰中,都不敢争的話,那我掀起這奪嫡之戰又有何意義?豈不是故意讓大明朝亂起來?”
朱允熥的話音洪亮,響徹在整個乾清宮内,讓朱元璋臉色頓了又頓。
朱元璋心中很想反駁朱允熥的話,但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甚至。
他已經被朱允熥所說的啞口無言起來。
朱允熥所說的每句話,都在理。
是啊。
當年若是他不争奪的話。
恐怕早就已經淪為路邊的白骨了吧。
那元朝末期的亂世,可是會吃人的啊。
不争,他怎麼能創造這大明山河?
而現在朱允熥所站出來争奪,豈不是正是和當年的自己一樣?奪嫡之争,奪嫡之争,最重要的,不就是在這個争字麼?
朱元璋面色變化,而始終注視着朱元璋的朱允熥,能感覺到自己這個皇爺爺的心緒在變幻,他知道皇爺爺已經被自己說動了。
皇爺爺,本身就是喜歡争的人。
因為那日的朝會,朱允炆沒有選擇争,皇爺爺看在眼中,似乎有些失望,那麼一瞬間的情緒變化當時被他捕捉到了,他清楚皇爺爺朱元璋雖然擔憂這場奪嫡之戰,會導緻整個朝堂亂起來,會導緻朱氏子孫自己内鬥,但他何嘗不希望,下一任繼承者是一位英主?
畢竟,太子朱标已經逝去了。
若非英主,豈能震懾那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豈能壓得住這淮西勳貴?
争,就是勇氣的表現。
“咱,同意了。”
最終,朱元璋道。
雖然他心中很不想,但此時此刻确實被朱允熥說服了,而朱允熥給大明提出來的這諸多國策,也确實有資格被封為吳王。
“不過,咱還是那句話,這修建吳王府的錢,你自己去想辦法,咱是不會給你出的。”
說完這句話,朱元璋忽然哼了一聲,“對了,你不允許去向勳貴們索要,聽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