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1頁)

但。

隻要這套流程,工人們熟悉了,那麼效率也就能提升上來了。

甚至,比原本制造的舊型白糖效率和速度還要快。

[首先,要精選福建、廣東地區生長的竹蔗作為原料,因為這種甘蔗含糖量,要比普通品種高出三成,三成就能使得白糖的甜度提升數倍,同時,收割時間必須選在霜降節氣之後,因為這個時候甘蔗内部的糖分積累能達到最高峰;而榨汁環節需要使用牛力牽引的雙輥石碾,将甘蔗壓榨出汁液,然後用細密的棕榈篩網進行初步過濾,過濾後的蔗汁要倒入大陶缸中靜置一天一夜,讓泥沙等雜質自然沉澱到底部,接下來是關鍵的澄清步驟,每百斤蔗汁要加入二兩用牡蛎殼燒制的生石灰,持續攪拌直至汁液變成淡黃色。]

[熬煮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先用猛火将蔗汁煮沸,撇去表面浮起的綠色泡沫;待汁液變得粘稠後轉為中火,用新鮮雞蛋測試濃度;最後用文火慢熬,直到糖漿表面出現細密的小氣泡,此時将糖漿倒入特制的錐形陶甕中,覆蓋稻草保溫促進結晶。]

朱允熥想了想。

這個時代,早就有了脫色技術了。

那麼也就不用多此一舉,再寫一遍了。

所謂脫色技術,就是讓白糖最終形成透明的白色的工藝,因為白糖剛剛制造出來,可并非就是最終那般晶瑩剔透的樣子的。

現在,大明朝使用的脫色技術,基本上都是采用福建工匠發明的黃泥水淋法。

選用純淨的黃泥調成泥漿,分層淋在糖膏表面,泥漿會慢慢滲透,吸附糖中的色素和雜質,經過七天時間,最上層就會形成雪白的糖結晶,将這些結晶鏟出後,還要用細棉布包裹壓榨,去除殘留的糖蜜。

成品白糖需要按照色澤和純度進行分級,晶粒均勻、潔白無瑕的作為甲等,專供皇室使用;略帶淡黃色但甜度足夠的作為乙等,供應達官貴人;含有少量雜質的作為丙等,在市場上流通銷售。

嗯,其實這個分級也并不是很有必要,因為吃慣了原本白糖的人群,在品嘗過新型白糖後,不管哪個級别,他們都會覺得無比甘甜。

朱允熥繼續寫着:[整個制作過程對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要求極高,每窯白糖需要八名熟練工匠分工協作,其中兩人專門負責控制火候,三人負責攪拌,兩人操作淋泥脫色,還有一人總體協調]

[然後就是]

朱允熥雖然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但字寫的還是蠻漂亮的,這個時代一個人的能力、品性、家世種種都很重要,但字寫的好不好看,也是很重要的。

足足過了一個多時辰。

朱允熥這才把新型白糖的制作方法給寫完,這是一個很消耗力氣和精力的活,但好在朱允熥現在還很年輕,有着充沛的精力,倒是也沒有感覺到過于勞累。

也就是這個時候。

老師陳南賓回來了。

能看出來,老師這一天也挺忙碌的,滿臉疲憊之色,朱允熥心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但現在也沒辦法,他手底下隻有老師這一個人能随時任用了,現如今隻能把諸多事情全部交給老師。

不着急。

累,也僅僅就是累這一段時間而已。

随着時間的推移,等他手底下的人越來越多,等到自己手底下的人能各司其職後,老師也就不那麼累了。

“殿下,你莫不是在這裡已經等我很久了?”

看着朱允熥坐在那裡,陳南賓感到很意外,不禁道。

聞言。

朱允熥立刻站起身來,然後把手中已經寫好的新型白糖制造方法,交給了陳南賓,道:

“老師,我準備打造新型白糖,你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