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宋濂!
朱允炆臉色頓了頓,心中立刻浮現出喜意。
要知道,宋濂就是當初父親的老師。
那麼,這也代表着這位名叫方孝孺的士子,其身為宋濂的門生,自然能繼承大量宋濂的資源和人脈,方孝孺是一個值得拉攏的人。
“在哪裡,快快引路,帶我去看看。”
朱允炆急迫的道。
“就在明道書院,我等這就前去。”
明道書院。
這是自南宋時期,就已經建造的書院了,若是拿觀星書院來和其作比較的話,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南宋嘉定年間,明道書院開始建造,據聞,這座書院乃是為了紀念北宋理學家程颢而建,因為程颢,就号明道。
哪怕到了元朝,南宋滅亡後,書院一度衰落,但元朝仍保留其建制,作為江南儒學教育中心。
到了洪武朝,這明道書院再度複興了起來,再加上當今的槐底朱元璋重視文教,洪武初年,朱元璋恢複科舉,并下令重修天下書院,明道書院得以重建。
也就是今年,洪武二十五年,明道書院被納入南京國子監附屬體系,成為培養官員的重要場所。
天下士子十之八九,出自于明道!
這就是這個時代,明道書院的聲名!
同時,明道書院也象征着理學正統,從這個書院走出來的士子,全部都是尊崇程朱理學的文人,他們以程朱理學為核心,強調‘格物緻知’、‘存天理,滅人欲’,明道書院中的教學内容,基本上都是《四書》《五經》之類的,并注重經世緻用之學,已故太子朱标的老師宋濂,就曾在此講學,洪武朝大儒胡翰、蘇伯衡也曾在這裡執教。
書院學生,更是有資格直接參加應天府鄉試,中舉者可直接入仕。
洪武年間,明道書院培養的進士多達二十餘人。
這也是朱允炆第一次來到明道書院,他剛剛進入到明道書院,就感到驚訝,因為這裡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多了,有的在孜孜不倦的閱讀着書卷,有的在小聲的辯論着什麼。
朱允炆立刻意識到。
若是真的能把方孝孺招攬到的話,那麼這明道書院也将成為他培養忠誠于自己的人才來源之一。
畢竟,方孝孺作為宋濂的門生,在這裡一定也有着相應的影響力,不然的話方孝孺為何這段時間一直生活在這明道書院中?
“不用打擾他們。”
朱允炆表現出低調,不想因為自己的到來而興師動衆,打擾到士子們的學習,不過他想了想,可以在離開之後,再把自己來過這裡的消息傳播出去。
這樣,很多士子就會認為他朱允炆親自來到明道書院,竟然沒有打擾到士子們的學習,特意換上普通的衣服,裝成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