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頁)

朱元璋與老臣相對而坐,像極了老大哥與好兄弟拉家常,又命人遞出紀錄紙。

簡單幾眼,劉伯溫心中鑼鼓齊鳴。

不知是什麼緣故,眼瞅着臉色都黑了。

李善長淡淡掃了幾眼,就心生一計。

同時,朱元璋又把牢中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全說了。

然後就問起來:“你們皆是大明的鎮國重臣,真要給老四選先生,也該從你們之中挑。”

“隻是這位小餘先生言之鑿鑿,朕不得不重視。”

說完,李善長率先站起。

“回禀陛下,這套禍國殃民的論調,不值得信啊!”

“此人公然宣稱大明沒有國運加持,有何憑證?難道隻憑一張嘴?”

“放幾句狠話而已,還想動搖國基,他是做夢!”

李善長緩緩逼近,故作驚訝道:“臣記得餘閑是某位罪臣的族人,難道恰巧是楊憲那邊的?”

“楊憲此獠居心叵測,誰知他的族人也絞盡腦汁,想借國運之說博取陛下隆恩,以求赦免。”

劉伯溫越聽越不對勁,緊縮的眉頭證明他已經反應過來。

“楊憲”乃是他劉伯溫的嫡系門生,又因與李善長鬥法失敗,如今全族落難。

浙東之黨式微,劉伯溫正想法子力挽狂瀾,誰知半路殺出個餘閑,弄不好會波及上層。

而這,正是李善長領導的淮西派系,喜聞樂見的結果。

劉伯溫深吸幾口氣,不與李善長争口頭長短。

“此子學藝不精,妄言國運,實屬不應該。”

言語間,劉伯溫謹慎對待,倒比不上李善長一鼓作氣。

看到一方進攻、一方靜守。

朱元璋無心再等,直接問道:“劉先生,你無話可說麼?”

劉伯溫還想退讓,但願全身而退。

“臣與此囚未曾見過,更别談聽聞此等言論了,陛下”

“哎——”朱元璋毫不客氣的駁斥說:“喊二位來,不是問罪,但求解題!”

“劉伯溫,想清楚再開口。”

“楊憲落獄之後,你沒為他說情,轉頭又求咱,對楊家族人網開一面。”

朱元璋目光鎖定劉伯溫,面不改色,又暗藏玄機的說道:

“你也不希望,昔日門生連一點血脈都留不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