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4頁)

“當今聖上得民心,沒别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字--真。”

“從前皇帝滿嘴仁義道德,畢生研究君舟民水,但真能讓農民信服愛戴的又有幾位?”

“究其根本,還得是窮過,知道普羅大衆最想要的是什麼。”

“隻是外出北伐,民心多少是會受影響,太平日子才過沒幾年,一國根基尚未穩固”

當餘閑盤點之時。

朱棣難得安靜下來。

有那麼一瞬間,他仿佛看到,父皇一遍遍訴說的辛酸史。

吃過苦的人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将心比心,這也是父皇牢牢抓住民心的原因之一。

宣布大動幹戈後,他最擔心出現群體性事件。

比如抗稅、流言

北伐本是好事,倘若動搖民心,等于丢掉國家的大後方,去換取一個虛妄的未來。

“先生,直接說解決方案吧,我能辦到。”朱棣正了正色,決定相信餘閑。

“你爹是皇帝老子啊,說辦就能辦?”

“咳咳,這話不能亂說!”朱棣假裝慌亂,以免被看出破綻。

餘閑倒不是擔心對方能不能辦到,而是直接宣布毫無意義。

“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要想創一番事業,先打磨頭腦。”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

話是這麼說,但怎麼聽起來像罵人呢?

沒等朱棣回味,餘閑繼續開口。

“百姓因為厭戰,所以民心浮動。”

“其實換個方法想”

“讓百姓不再害怕、甚至主戰,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