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鍋就得輪到領導來扛了。”
“所以實際算下來就總結為一句話,少幹少錯,多幹多錯,幹的越多越倒黴。”
“到時候皇帝嫌棄你笨,分給你的事你怎麼老是幹錯!同僚鄙視你内卷,都是躺平狗,就你天天卷着往上爬。”
“而家人呢,也十分不理解你天天腦袋别在褲腰帶上這般幾乎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換誰誰都不會去選擇的。”
“就拿着劉伯溫來舉例吧,他實際上還未曾到達聖人的境界。還有很多世俗的欲望。”
“若他真到達了聖人境界,他恐怕現在隻想為國為民出謀劃策,而不是龜縮一方了。”
“而實際上,你覺得劉伯溫現在就很爽嗎?他也不爽呀!他自己知道自己走了一步錯棋,但是他也無路可走了。”
“他明明出了最大的力氣,但得到的卻是最少的,甚至臨了臨了,連他這輩子最看重的名聲都有可能沒了!”
“你覺得他能爽嗎?他都要憋屈死了。”
朱棣設身處地的想了一下,也挺替劉伯溫難受的。
“這确實挺憋屈啊。”
相當于他上戰場累死累活的殺了無數敵人。最後給他了半錢銀子,這誰能受得了呀?
餘閑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不僅憋屈,而且極其的窩囊。”
“若是他按照自己的計劃成功功成身退,那麼他這一招還勉強算得上一生清流,不為功,不為利。”
“在大明立朝之後,馬上要收割果實時,他揮一揮衣袖,功成身退去頤養天年了,這傳出去何嘗不是一佳話呢?”
“可偏偏他沒能成功辭官!他跑不了,這佳話就有點兒變味兒了,甚至徹底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