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第1頁)

“所以怎麼會發展成這般情況了呢?”

“明明這少數人占據了多數人的知識資源之事,已存在了千百年!為何竟沒有一個人想起來要好好解決?”

“這是極為可怕的一件事,因為知識和智慧隻流傳在那一小撮人手中,那麼這世間很多事的争論也隻出于他們之口,沒辦法集思廣益。”

“長此以往,這儒家為了延續他們更為高貴,更為大一統的統治地位,必然會再次将本就所剩無幾的德行和精華去除,往更功利化的方向發展。”

“而反過來看,那些普通的儒生若是想要再進一步,如餘先生所言當官過好日子的話,那他們就必須要接受這個已經腐敗的儒家思想。”

“再加上宋朝時期宣揚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

“導緻哪怕有一部分人有其他的更為顯著的特長,他們也隻會咬緊牙關往文人這條本就狹窄的路上走。”

“所以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要使讀書這一資源達到均衡的效果,而非頭大腳小。”

聽完朱标的一番話,朱元璋哈哈大笑,拍着他的肩膀十分滿意。

“好!!咱就知道你小子心有城府!不會讓那些酸儒們給教壞的,不愧是咱的太子呀。”

朱元璋是真的很高興,因為相比起朱棣來,朱标學習新知識真的很不容易。

之前餘閑上課,為什麼朱棣屢次都能想到正确答案呢?

并非是他的聰慧要大于朱标,而是因為朱棣由于之前不通文墨,反倒是一張簡單的白紙,任由後來的人如何描繪,如何勾勒都可以!

他學東西進入狀态自然要比他人快一點兒,但太子不行!

太子從小聰慧,他怎麼可能在這方面反應不如朱棣呢?

而他之所以在餘先生的教導中次次落後一步,除了沒能面對面接受先生一對一的指導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朱标從小到大都是完全的受儒家熏陶的!

思想和三觀上,已經完全僵化固定住了,若是不一點點的剜起血肉,将曾經接受的一切挖出來。

想要從認知上重新改變認識另一個學習内容,那是空談。

所以朱元璋也很高興朱标能想的如此通透,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思考所有問題,而沒有被儒家的心智所左右。

“父皇謬贊了,兒臣目前也隻能想到這裡了,其他再多還是得看餘先生的。”

看朱标在欣喜過後又有些許落寞的神情,朱元璋也知道,他在難受于他如今的儒家思想沒辦法盡快根除。

見狀,朱元璋也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慢來就行了,你能想明白邁出這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

“而且老大啊,你或許是被咱這些日子對你的批評以及老是輸給老四這件事上所打壓了。”

“你忘了,你可是從小被身邊所有人誇贊聰慧事事完美的太子啊!”

“咱并非是在陰陽怪氣的調笑于你,而是你從小當真就如此聰明!”

“你怎麼可能會在這時間段忽然就變笨了呢。”

“隻是因為餘先生的很多觀念對于咱和老四來說屬于是同路的,都是比較喜歡簡單粗暴直接根除的。”

“但你不一樣,你受到儒家思想侵蝕太多了,那些觀點對你來說恐怕極難接受,你能死死記住,都已經算是有勇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