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儒家之所以到現在這個地步,就是因為他們儒家的傳承雖然傳下來了,但是後世儒家子弟卻未曾做到這一點。”
“他們将孔夫子的聖人之言完全當做了口号,當做了扯大旗的排面,而不是真真切切的實行。”
“你如今好好看看,明明因材施教是孔夫子提起的,但是誰又會堅持将因材施教貫徹下去呢?”
“全都是死讀書!”
“無論你什麼性格,什麼能力,是否适合擅長讀書,統一都把你扔去讀書。”
“沒有别的想法,讀書就是為了考功名,無需感受書中真意,無需知曉自己是否能當個好官,隻要你去考功名就是了。”
“這還叫因材施教嗎?這分明就是一股腦的不管你愛不愛吃就硬往你肚子裡塞!”
“就像你這種完全不愛讀書的家夥都被強制要求去讀書進朝堂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若都這般,大明朝堂還有什麼挽救的可能。”
“當然,我不是說你不好呀,隻是你不适合讀書,卻偏偏還是被如今的社會現狀給推的逼着去讀書、去當官,就很不負責。”
“在宋朝的時候,吃空饷之事就極其嚴重,就是因為這隻為了讀書做官而存在的現象。”
“真正做事的官員極少,大多數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吃着饷銀無所事事的蛀蟲,所以宋朝才衰敗的如此之快。”
“宋朝确實是有錢,但是這個錢它體現在哪裡?”
“朝廷窮的都快尿血了,老百姓也窮的吃樹根,但大家也都知道宋朝是有錢的,因為那些官員們那些士林們,一個個富的流油!”
“都是從百姓身上吸取的血汗錢!也是從國家身上吸走的滔天國運幻化而成的利益!”
“他們自己倒是滋滋潤潤的享受着躺在金山銀山上的快感,但國家和百姓卻被他們的行為給拖累的不堪重負,直至徹底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