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于老百姓來說,讀書那是有錢了才能幹的事兒,因為讀書了就代表家中的一個勞動力要因此閑置。
而且在文房四寶和書籍上的花銷也要大大增多,所以老百姓便會下意識的不選擇這條路。
這也是被世家知識壟斷的原因之一。
以錢财劃道,壟斷知識。
“你今日答的倒是不錯,也算是正确。”
餘閑抿了一口酒,“知識确實不能搶奪,也不能直接暴力灌輸。”
“同樣,有的人天生不愛讀書,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而且恰恰是因為大家都知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這便是千軍萬馬過獨木。”
“若是不擅長此道,強行學習暴力灌輸,最後得到的也是雞飛蛋打,什麼都留不下。”
“所以想要使知識均衡分配,并不能如同之前分配田地和錢财那般一股腦的簡單粗暴的劃分,而是需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朱家三個人都在頭上頂了一個大大的問号,倒不是他們蠢到不知道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而是這因材施教不還是儒家的理念嗎?
孔夫子曾經提出來的啊!
這怎麼說要滅儒家,轉過來拐過去,反倒還是用了儒家的理念?
這不依舊是将儒家給傳承下去了嗎。
朱棣向來直來直往,不懂的就直接開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