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第1頁)

“說句難聽的,若是沒有這些降兵的花費,大明的将士本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

聽到餘閑的話,朱棣和朱标頓時猶如被一道雷劈中,立馬頓悟了!

原來真正的道理就是藏在這麼簡單的話下,就藏在這麼簡單的道理當中!

朱元璋則是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餘先生說他也說的沒錯,他這個皇帝當的也太失敗了,處處錯漏,還沾沾自喜!

看似這般舉措十分公平,一視同仁,實際上恰恰是這種一視同仁才顯得極為不公平。

如果他是大明的将士,隻怕早就寒心了。

朱棣被餘先生的話驚的頭皮發麻,半天都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見他這般作态,餘閑也隻是輕聲笑了笑。

“你有什麼可驚訝的呢?這種事兒隻要仔細想想就能猜到了。”

“軍隊裡面有半數是降士。明軍打仗無數,勝仗也無數,每次勝仗都會招降大批的俘虜,少則幾千,多則數萬!”

“這些俘虜吃喝拉撒都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其中也包含了陳友諒張士誠他們的部隊降軍,以及前朝的那些官兵們。”

“其實我也能理解當今陛下的做法,因為這些人本身就是中途加入到大明這個團隊裡來的。”

“他們沒有認同感,也與其他人隔離在外,若是沒有好的待遇将他們綁定在大明,那豈不是剛招來的降兵,轉頭就反水了?”

“但一碼歸一碼,這種一股腦的公平恰恰是對真正大明将士的不公平。”

“軍戶本就負擔重,你之前說的那些待遇也都算不得上什麼好待遇,隻不過是乍一聽挺好的,實際上細究下來根本不算什麼好事兒。”

“因為在平民百姓心中,軍戶、民戶、匠戶、竈戶這些都是需要承擔戶役的。”

“民戶呢,需要納糧當差。”

“而匠戶呢,需要用自己的手藝建造營區。”

“竈戶則是需要煮鹽做飯等公事。”

“軍戶則是需要稱應軍差。”

“軍差聽起來是不是還挺厲害的,感覺不算是什麼多累的活,實際上軍戶是裡面最折磨人的。”

“因為誰也不知道你會被分配到哪一類軍差當中,這四種互相比較,仔細分辨就會發現,軍戶的地位在這四個當中最低。”

朱棣咽了咽口水,整個人都懵了。

在他心裡,他本以為軍戶待遇已經相當好了,為何在餘先生嘴裡,反倒成了最差的那一類。

餘閑看着他這般反應也是無奈,“我可沒有信口開河,你自己好好想想就知道了。”

“軍戶有一個規矩,就是他們是不可以在附近軍營上任的,哪怕你家隔壁就有一個軍營也不行。”

“就是為了防止結黨。”

“所以服役也必須去遠至千裡的地方,将江南的調到江北,江北的調到江南。”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亂走關系,有關系的給自己安排一個舒适的位置,甚至直接欺上瞞下免了軍役,這都是有可能的。”